扎染与陶瓷融合创新,艺术界评价JOYYE卓艺染韵生花: 把文化的根传承下来,实现了从产品到艺术品的升级


2023年至2024年,JOYYE卓艺陶瓷艺术生活品牌创始人郑苏华女士带领团队两度前往贵州荔波县尧古村进行采风溯源,向布依染娘们学习非遗扎染技艺,历时10个月,前后开发出200多个花面,在倾注极致匠心之下,「染韵生花」系列应运而生。并为此开启了非遗扎染与陶瓷艺术文化展,向人们展现非遗文化生活美学。



以瓷为媒,链接艺术与生活。JOYYE卓艺特邀不同创作领域的艺术家走进陶瓷艺术空间共创陶瓷作品,共赏「染韵生花」系列。

JOYYE卓艺品牌创始人郑苏华女士对话艺术家,一起聊美,聊非遗扎染与陶瓷艺术的融合创新,也探讨文化要如何传承,艺术如何创新。


左: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刘永刚

右:JOYYE卓艺品牌创始人郑苏华

“把这种瓷的硬和布的柔软两种语言揉在一起,就成了阴阳哲学,成了独一无二的。”

艺术家刘永刚观展后深受感动,在他看来这是把民族的扎染,也是把我们文化的根传承了下来。“把这样一种根砸得深深的,然后让这棵树成为茁壮的,而且茂密的,让大家所有后来人乘凉。”


刘永刚(左),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而在艺术家区焕礼的眼中,这抹晕染出来的蓝特别有生命力。“扎染从非遗变成平常生活中的陶瓷器物,是新鲜的,也是了不起的。”它真正地把过去传统的民间的工艺传承下来,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区焕礼,水彩艺术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画院特聘画家。

“扎染的这种蓝它从大自然中来,和中国传统的色彩美学是吻合的,充满了诗性,同时又很朴素。”在艺术家程晓光看来,染韵生花的艺术性恰恰体现在它色彩的诗性上,淡雅且高级。扎染和陶瓷的结合是新颖的,细节上的打磨让这个系列很出彩,容易被大众所喜爱。


程晓光(左),油画家,北京意象油画研究院院长。

“假如再慢一年,可能就没办法一枝独秀。”雕塑艺术家吴雅琳认为,将非遗扎染从平面的布艺运用到立体的陶瓷上,这一跨界非常及时且正确。在AI时代,跨界带来创作领域的海阔天空。扎染与陶瓷的跨界,是成功的。


吴雅琳(右),著名雕塑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协雕塑艺委会顾问。

“我觉得它特别好的地方,就是把我们传统的那个扎染运用到陶瓷上面,而且颜色特别高级,好看。”艺术家张思燕对染韵生花不吝赞美,它的韵味在于真正把美融入陶瓷器物中,无形中在引领着大众的审美。


张思燕(左),国画艺术家,广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

“给人带来一种高级感,真正实现了从产品到艺术品的升级。”著名艺术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彭文斌同样对JOYYE卓艺染韵生花系列给予高度赞美,“这一扎染系列真正实现从产品到艺术作品的一个蜕变,这无疑是最打动人的。”

“第一,我认为这系列的作品,是一件行为艺术,因为用了两年的时间,深入到我们的贵州,从最传统、最纯粹的民间工艺进行了一次延伸,这是行为艺术的过程;第二,是装置艺术,整个餐具摆出来,它就是我们所说的装置艺术;第三,将我们传统的工艺呈现出来,中国最最纯粹的东西,就是越国际的东西,就是越当代的东西。”


彭文斌,著名艺术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JOYYE卓艺「染韵生花」系列,以瓷为布创新演绎,在一器一物间呈现扎染染韵之美,传承非遗文化,也让珍贵非遗走入日常生活。


JOYYE卓艺《染韵生花陶瓷艺术展》以及与艺术家跨界合作的系列陶瓷作品,即将亮相2025年广东国际艺术周,一起期待这场艺术走进生活的盛宴吧!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