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一年景”到底是什么?我猜你不知道!


《南宋四雅》是一部深入探讨南宋时期生活美学的精彩著作。作者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精美的插图,详细介绍了南宋时期的插花、焚香、点茶挂画这四种雅致的生活方式。书中不仅展现了南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情趣,还揭示了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无论是插花的精致、焚香的幽玄、点茶的技艺,还是挂画的艺术,书中都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启示。


《南宋四雅》,许丽虹 梁慧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说盘花之前,先来看幅画——宋仁宗的曹皇后的画像。有趣的是她身旁的两个侍女,她们穿小簇花锦袍,白玉装腰带,头戴花冠。而这花冠与我们一般认为的不一样,从正面看形似“凹”字,冠饰上面插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朵。而且左右两个侍女的花冠并不完全一致。

这种花冠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一年景”,即花冠上装饰有一年四季的花朵,有桃花、牡丹、菊花、山茶等。这里的花,不仅仅指鲜花、真花,也泛指用金银、珠宝、丝帛或者彩纸等各种材料制成的假花。


前面我们说过,宋代男女簪花成风。而女性崇尚观音菩萨之美,冠饰越做越豪华,遂发展出“一年景”,寓意“一年好景头上戴”。“一年景”不仅宫里戴,民间也流行。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述临安婚仪时,提到男方的聘礼中就有“四时冠花”。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道:“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从插花的角度来看,“一年景”像不像一盘花?事实上,宋代的确有这样的盘花。很多人对宋代汝窑的概念,来自一个水仙花盆。2018年我们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路在惦记这个水仙花盆:有没有展出?有没有缘分看到?当真的看到展柜里静静摆着的水仙花盆时,心突然安静下来,甚至脚步也变轻了,生怕惊扰到它。好的作品就有这样强的定力。水仙花盆是北宋徽宗年间的御用器皿,由汝官窑烧制。器身呈椭圆形,侈口、深壁、平底,下接云头形四足。盆壁四周较薄,底足略厚,通体釉色匀润,棱角转折之处微呈浅粉色泽。总体看上去,釉面纯净,温润素雅,完美无瑕。


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器型简约美观外,其最大特色是釉色。釉色为天青色,清朗宁静,无开片纹。这正是后周世宗柴荣为柴窑定义的理想色泽:“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据说乾隆皇帝鉴赏清宫旧藏瓷器之际,对此件作品摩挲把玩、爱不释手,降旨加刻御制诗并重新设计陈设木座。

如今我们面对被神圣化了的这件器物,往往忘记了它的用途,它是个用来种水仙花的花盆啊!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