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汉小吏连续14年的工作日记都写了啥

拓荒号:王涛 (开说)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因云梦古泽而得名,它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县,却是有名的文物大户,先后发掘了多座秦汉墓葬。1975年发掘的11号秦墓与2006年清理的77号汉墓,相距仅约70米,均出土大批重要简牍,堪称中国考古史上传奇式的发现。

4月19日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牍探中华》第二季第五期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继第一季节目聚焦云梦睡虎地秦简后,再度延续云梦考古之旅,探寻蕴藏在云梦睡虎地汉简里的文明辉光。


迄今时间跨度最长、年份最多
西汉小吏的“工作日记”一写就是14年

云梦睡虎地77号汉墓出土简牍2000余枚,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为研究西汉早期的法律、社会、文化和科学等,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连续记录14年的《质日》、目前出土保存最为完好的《算术》和律典等珍贵简牍。

“质日”是秦汉时期流传的文献形式,通常以一年的历表为基础,在记日干支下方空白处记写公私事务,类似于今天的日志、日记。云梦睡虎地汉简《质日》共14卷,简牍718枚,残片1700多枚,包含从汉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到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连续14年的记录,是迄今所见时间跨度最长、年份最多的《质日》。


本期《简牍探中华》将陪伴观众走近它的主人——西汉小吏越人,并邀请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熊北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做客节目,回溯越人笔下栩栩如生的历史细节,共同探索西汉早期的时代风貌与发展脉络。


云梦睡虎地汉简《质日》的时间范围几乎覆盖越人的为官生涯,这位2000多年前的高能量职场人有多全能?跟随节目的讲述,一个“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西汉小吏将穿越千年时光向观众款步而来。他生前居住在南郡安陆县,常年在基层工作,曾多次被借调县廷及其他机构,频繁外出执行公务,仅公元前160年就累计出差154天。


揭秘失传千年的律令条文
从简牍看古人的数学智慧

2000多年前的西汉小吏也要做数学几何题?他们是怎么计算田地面积的?节目将结合云梦睡虎地汉简《算术》中的例题,详细阐释计算土地面积的公式“里田术”、关于计算圆周率的算题等丰富记载,解析西汉小吏的工作日常。


在戏剧部分,节目将以越人连续14年的工作、生活记录为故事主线,结合《质日》《算术》等简牍所记内容,向观众生动展现西汉南郡安陆县的社会风貌,从片片简牍中钩沉出无数西汉小吏的勤勉与坚守。


云梦睡虎地汉简自2006年重见天日以来,相关研究、释读工作从未间断,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持续上演。本期节目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副研究馆员蔡丹将首次展示并解读失传2000多年的云梦睡虎地汉简《市贩律》,以及云梦睡虎地汉简《算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出土文献中发现的“扁帚田、不端圭田、弧田、弓田、冢田”五种不同形状的田类算题。这些关于田地亩数的计算方法表明2000多年前的古人不仅精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还能够巧妙处理立体图形的面积问题,体现出中国古人在数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以及在劳动生产中凝结的智慧。


云梦睡虎地汉简中还有哪些动人的家国故事?将为我们重现怎样的历史风貌?4月19日晚八点档,与《简牍探中华》一同走进2000多年前的西汉南郡安陆县,在西汉小吏越人的方寸笔墨间解码文明之光!


(文化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