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系列009:从亚马逊主动离职的海归程序员,奔向古着、市集、音乐与青年文化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大部分百万年薪背后,总有红利加持。

 虽然百万年薪如今已成为无数公众号在标题中拿来调侃的标签,但须承认并不容易做到。每个百万年薪故事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红利在助推。地区、行业、导师、职业、个人天赋……我们认为这些维度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胜算。

年薪多少不代表衡量成功与幸福的唯一标准,我们既不想教大家“厚黑学”,也不想写“幸存者偏差”的故事。这个系列,将会带你挖掘每位年薪百万的受访者在关键之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创想,愿我们能从中看见,红利潮水的方向。

黑色短发,戴一副黑框眼镜,夏天穿几年前在美国当“Hypebeast”(指那些痴狂的潮流爱好者)时期留下的旧衣服,冬天再套一件这几年淘到的vintage [1] 外套——曾有人认为衣着选择里包含的个人信息比常人预想的要多,而何方舟的一身“行头”里,藏着两段跨度极大的职业故事。

2017年大学毕业后,何方舟至今仅有过两段全职工作。第一段是在大众眼中典型的金领职业——在美国大厂亚马逊AWS网络云服务部门担任高级工程师。在那里,他毕业一入职就收获了令人艳羡的薪资package,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已然是百万年薪。

第二段经历,则是切口小众的创业:投身vintage和青年文化领域。他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产品建立和初期积累,举办的线下活动也实现了百万收入的突破。在这个过程里,他和挚友兼合伙人梁益铖一起“领队”,组建起了自己的NEED! 团队。

从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辞职投身回国创业浪潮;从敲代码的程序员,转型为在古着vintage 领域打造青年文化品牌的探索者……这些跳跃放在何方舟身上看来,甚至构不成什么“反差”——两者都是他们这代互联网原住民生来就追求并享有的东西。

不论是上班敲代码,还是摆摊卖古着,不变的是他和梁益铖一直“想做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他们给创业品牌冠以NEED! 之名——这是他们之间表达喜爱最简单最常用的词——并将NEED! 的使命定位为“与中国年轻人一起探索独特、时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24年,市场消费尚未大幅回温,经历了初期爆火的NEED! 虽在业务扩展上积极尝试,却很快遭遇挫折。线下门店项目因成本过高难以维系而被迫撤回,主要的市集业务也因场地方预算不足、客人消费力下降, 陷入发展瓶颈。

“但2024年没挣到太多钱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何方舟的语气笃定,“如果这点事就能把NEED! 打倒,那当初我们为什么要从美国大厂辞职,而不是跟着亚马逊一起去火星?”

在经历过“缺乏突破”带来的虚无感之后,何方舟愈发地珍视自己因为NEED! 而拥有的东西。它不仅是传递热爱、连接同好的桥梁,更赋予了他掌握自己大块时间的“特权”,和奔赴世界汲取灵感的自由。

[1] 指古着、复古物品。具有一定历史的二手物品,因其独特的风格、稀缺性或文化价值而受到收藏家和时尚爱好者的喜爱。

亚马逊程序员身兼球鞋贩子,选择用代码撬动球鞋市场 ╱ 01

放弃互联网高薪,选择回国创立古着电商平台 ╱ 02

回到家乡,选择开展线下市集业务 ╱ 03

逆消费降级周期,选择开始布局多元文化矩阵 ╱ 04

从挫折中获得成长,选择继续相信自由的价值 ╱ 05

尾声 ╱ 06

红利人物 Q&A ╱ 07

 

亚马逊程序员身兼球鞋贩子,选择用代码撬动球鞋市场

年龄:23|地点:波士顿|年收入:150万

“刚入职什么也不会的时候,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还比较多。后来基本早上十点多到公司开个组会,看看邮件,下午敲会儿代码,六点钟就下班。”在何方舟眼中,在亚马逊就职的岁月堪称一段“养老式”的职业生涯,也的确曾给他们带来切实的舒适生活。

2017年,何方舟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他同读计算机专业的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高中同桌、后来两段创业的合伙人梁益铖(现NEED!CEO),此时也完成了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学业,二人踏入全球最大电商亚马逊的大门,担任起高级软件工程师。

高达15万美元的起薪、丰厚的签字费和股票分红,让他们一毕业就跻身瞩目的“百万年薪”行列。这几乎是当时应届生所能拿到的最高年薪——相较而言,那时进“四大(会计)”的平均工资只有大概6万美元。

“那时候潮流在哪,我们就在哪。”何方舟和梁益铖是当时典型的“Hypebeast”。他们会专门飞去各地买球鞋,毫不犹豫地买下Rolling Loud,Coachella音乐节的门票。

● 毕业后,他们的公寓里堆满了限量版球鞋

在球鞋热潮最火爆的时期,限量版球鞋堆满了他们的公寓。许多球鞋尖货价高难抢。作为程序员,两人自然地利用起脚本批量抢购球鞋,再代购卖给中国的球鞋店和狂热鞋迷,利润空间达20%以上

后来他们一起开发了球鞋交易平台“熊猫砖PandaBrick”。这个周末副业在销量最好的时候带来的月收入甚至会超过他在亚马逊一个月的工资。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熊猫砖其实算是个Toy Project(试验性项目),它没有特别完善,但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塑造了后来的NEED! 创始团队。”

除了后来的NEED! CEO梁益铖外,当时上海还有一位把自己家给熊猫砖当球鞋仓库的绵阳学长王志超 [2] ,在频繁往来中他们培养了深厚的友谊,日后继续作为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与了NEED! 的创建。

在亚马逊四年的工作经历加上同期“捣鼓”熊猫砖的收入,何方舟和梁益铖攒下了一些钱和股票,这也构成了他们未来创业的底气。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桶金,让我们后来在上海创业初期没收入,并且还知道要长时间付房租的时候,不会那么焦虑。”

[2] 王志超是康奈尔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曾任拳头游戏,现任沐瞳游戏资深业务负责人;禾斗体育创始人。

红利点评:

何方舟毕业的2017年,美国云计算市场刚刚走向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云计算的应用场景也不仅涵盖了传统的IT领域,还深入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和培养非常积极。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留学生,在这个时期相对容易拿到高薪的大厂工作。另外,美国程序员做副业的情况较为普遍,程序员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可转移性,初出社会的何方舟和梁益铖敏锐地抓住了技能优势,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实现技术再次变现和多元渠道创收。

 

放弃互联网高薪,选择回国创立古着电商平台

年龄:25岁|地点:上海|年收入:0

2020年七月,纽约封控刚刚解开,何方舟和梁益铖漫步在布鲁克林,不经意走进街边一家vintage店,惊喜地发现,在这里20美金就可以买到各类独特的复古短袖衬衣。

“在店里逛的人都特别地酷。”他们感觉到,自己与这里的“酷”有些格格不入。

在那之后,他们开始有意探索vintage文化。回国前,他和朋友们逛遍了纽约、波士顿等地的高质量vintage店。

● 回国前何方舟和梁益铖开房车走遍了美国

这期间,他和梁益铖以及另一位好友不约而同地有了回国的想法。

“其实是我们三个人的共同力量让我有了勇气,我想回国应该卖卖球鞋也能继续挣钱,实在不行再重新读研究生或者回美国上班。”何方舟回想道,“如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有回国的想法,我没有办法下定决心放弃在美国已经获得的很多东西。”

当年9月,三人同时在亚马逊工位上点击发送名为《Sayonara(日语意为再见)》的邮件,正式告别了他们口中“养老”般的优渥工作,踏上了返回上海的飞机。

然而,回到上海之后,美国球鞋价格受到通胀波及居高不下,中国球鞋的价格却有走低趋势。“原本把美国球鞋代购到中国会有至少20%的利润,后面这个情况甚至倒过来了。”

没法继续经营熊猫砖的何方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他和梁益铖开始挖掘上海弄堂里的宝藏古着店。

很快,他们察觉到了国内vintage店主的痛点——

这些店主主要通过闲鱼、淘宝或者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做宣传,获客与销售方式相对单薄。“美国有一款叫做Depop的APP,可以针对性满足古着商家的陈列和售卖需求,但国内暂时没有这个东西。”

他们当即着手修改熊猫砖小程序的前端,将它改造成了一个vintage售卖平台。在全国各地游玩探索古着店的过程中,他们把这个平台拿给店家展示,邀请店家上线试一下。

最终,有一百多家全国各地的vintage商家入驻了该平台,并且一致认为它有潜在市场价值。

2021年的冬天,何方舟和梁益铖一起以先前的小程序为基础,做出了一款以vintage售卖为主的电商APP,并给它取名为“NEED! ”。

● NEED! APP首页

在美国时,他们常逛一家有着40多年悠久历史的纽约vintage店 —— Metropolis,店主聊天时告诉他:Kanye West、卡戴珊、蕾哈娜等大明星基本每次到纽约都会到他们店里淘一两个小时

但当时反观国内,vintage市场份额尚且很小,古着也还没火起来。根据2021年优奢易拍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当时二手奢侈品交易份额中,服饰鞋帽占比不足1/4。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但当他们到上海实地考察时才发现:其实国内已经有很多高质量古着店,只是它们还没有完全被市场看到。

“上海有一家vintage店叫做‘宇宙无限有限公司’,是我们小程序的最早商家入驻之一,2021年的时候还没有很火,但是2024年他们就拿到了和阿迪达斯合作的机会。”这些静悄悄等着顾客来发掘的小店,让何方舟看到,即使“小众”,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商业价值和生命力。

没有过多犹豫就选择在古着赛道创业的原因,何方舟称之为“路径依赖”——他和合伙人梁益铖做熊猫砖就是因为喜欢,创建NEED! 也是因为喜欢。

“创业时你去做真正喜欢的东西,会比较好入手,并且可以持续‘依赖’你的喜欢。能近距离地看到用户、消费者分享我喜欢的东西,这其中能得到的正反馈,是我在亚马逊做技术时所没有的。”

红利点评:

“兴趣+技术复用+赛道空白+资金支持”这四个要素对程序员跨界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何方舟的球鞋代购脚本技术复用为古着平台开发,精准踩中Z世代追求“个性化、环保、文化内涵和社交属性”的消费理念红利。当自己的消费观念调转时,他毫不犹豫地舍弃年薪百万的工作,重新投身新的理念和兴趣指向的方向,文化兴趣的认同感和正反馈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回到家乡,选择开展线下市集业务

年龄:27岁|地点:成都|年收入:0(几位合伙人2022年没有分红)

NEED! APP上线半年之后,何方舟和团队策划推出首个线下产品“NEED! FLEA”。他们想将其打造为别具一格的售票市集,主打古着售卖,搭配精选的艺术场地和独具匠心的音乐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市集青年文化体验。

最开始做决策的时候,何方舟并没有很强的成本意识。

“那时候有点做着玩的感觉。”日常生活中,他常用直觉做判断,觉得更高的成本也会带来超额收益;若对活动信心不足,第一反应是少收一点门票钱和摊位费。“但其实当时我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数据来做分析。幸好身边有梁益铖和我互补,他对数字成本敏感,并且会说:我们应该去提升品牌价值和活动热度让我们值这个钱,而不是马上去降价。

● 2022年5月,何方舟和梁益铖在东郊记忆筹备第一次活动

2022年6月,第一次NEED! FLEA市集活动在成都东郊记忆落地。当时很多城市处于封控,举办活动处处受限。他们从上海包车开了两千公里回到成都,了解到只有成都支持开办线下活动,当即着手操办了起来。

令何方舟意外的是,招募通知发出后,有许多NEED! APP里没见过的商家应声而来。

“有很多来自云南的手作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vintage店,就连很多刚来成都的人都和我们一样,是从外地回来参加活动的,五湖四海的人像超级马戏团一样汇聚到成都,让我们第一次办活动就在小红书上爆火了。”这次活动在小红书上为 #NEED市集 标签从零创造了几百万浏览量, 多条活动内容点赞破万, 多位明星和几乎所有在成都的博主自发来到现场。

而这也是他们创立NEED! 以来,第一次拿到了30多万元的现金流。

何方舟认为,首场活动传播效果良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音乐——喜爱vintage文化的人中最不乏狂热的音乐迷,其中也包括他们自己。

他们在NEED! FLEA市集现场支起电子音乐舞台,线上的宣传视频也重点突出了音乐要素。有趣的是:通常这些类型的音乐只有晚上才能在地下电子音乐俱乐部听到,而NEED! 让人们白天下午就能在老厂房下享受它们。

● 2022年 NEED! FLEA成都东郊记忆音乐现场

这场活动的成功,可谓借势了成都的电子音乐产业链,以及庞大的电子音乐爱好者群体。

成都本身就是全国青年文化的汇聚地与典型代表城市之一,这里面也涵盖了NEED! 所专注的古着二手和音乐领域。

他们感知到,成都或是一座可以“托举”NEED! 的城市。

在成都举办线下活动之后,何方舟和梁益铖留在了家乡附近的这座城市,租住办公室为接下来的活动招募伙伴。

红利点评:

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大致在2018年开始入局并逐渐崛起,在20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加上先前的传统电商平台,服饰类电商市场在此时已经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Web2 时代的红利在中国也接近尾声。何方舟和合伙人没有选择将宝押在线上APP,而是仅仅将它作为一个标志,转头探索市集形式,这种形式和传统vintage店铺形象更相契合、也更能调动多样化的文化要素。

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逆消费降级周期,选择开始布局多元文化矩阵

年龄:28岁|地点:全国|年收入:50万

2012-2022这十年间,中国特色的青年文化蓬勃滋长。在这一进程中,国潮强势兴起,汉服、潮玩借力电商飞速发展,像“中国李宁”T台走秀更是成功实现商业破圈。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积极互动互构,典型如B站的《后浪》登陆央视一套,成为两者良性互动的标志性事件。[3]

而vintage作为亚文化的一个分支,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步入2023年,“复古”“vintage”“古着”等词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穿搭风潮。

2023年五一期间,NEED! 团队乘势集结全国143位商家,联合45组DJ与乐队齐聚北京隆福寺,在这里举办了为期六天的市集和音乐活动。

● NEED! FLEA市集现场

NEED!  FLEA开展不到一年后,这场活动就实现了活动期间摊主100+、平均每日售票3000+、单次活动收入超百万元的跨越。除了门票是主要来源以外,还包括向摊主收取的摊位费和品牌赞助,以及场地方给的一笔活动采购费用。

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让何方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它让我们验证了疫情结束后NEED! FLEA这个产品可以继续健康发展,而不只是疫情期间的客人临时庇护所。”

NEED! 团队抓住这个势头,继续带着眼花缭乱的活动策划踏上旅途,半年内走过了深圳、西安、杭州、重庆等许多新城市,在无数新朋友面前刷脸,还忙里偷闲在贵州乌蒙大草原的房车营地举办了一次300多位陌生人的need!trip创意旅行。

● need!trip在贵州乌蒙大草原

● need!trip在贵州乌蒙大草原

谈起2023年的发展,何方舟的语气中透露着自豪,“2023年我们不愁盈利,尤其是节假日比较大的场次里,最好的一场可以挣大约一百万,如果是小的节点,也会有几十万的盈利。”

在这一年的高速发展中,何方舟也迎来了他个人角色的转变。

他和合伙人深感他们小团队的策划资源已跟不上NEED! 发展的步伐,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整合资源线,为不同活动培养负责人。

NEED! 的团队规模至今仍然不大,而且大部分人员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何方舟说自己并没有在适应“管理者”的角色过程中感到多少压力:“我们所有人喜欢着相似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的文化内核都是允许别人和自己不同。”

[3] 参考资料:《新时代十年我国青年亚文化的演变路径、风格特征与发展趋向》陈细英 

红利点评:

2023年NEED! 的快速成长和小红书上的vintage热潮重合,这并非偶然,恰恰源于何方舟他们看到了“古着店数量和相关从业者都有提升”,看到了小众赛道仍然有规模化的可能性——2010年代末到2023年,古着数量店铺和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例如上海从几百家增长至1400多家。但这只是一个“迷你”的小风口,他们没有被动地等待下一次潮流,而是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增加盈利渠道。在横向上,设置门票、摊位费等多个收入来源,在纵向上,积极抓住上升趋势,增加NEED! 活动的新社交场景,用社交巩固消费者对文化群体的认同感,进而强化用户粘性。

● 何方舟(图一最右)和部分NEED! 团队成员

● 何方舟和部分NEED! 团队成员

 

从挫折中获得成长,选择继续相信自由的价值

年龄:29|地点:全国|年收入:50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而上一年同一时期的增长率为7.2%,相较之下,2024年增速下滑了3.7个百分点 。

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降级”仍然是热词。人们消费更加趋于谨慎,像“9块9”咖啡大战、“穷鬼套餐”走红、量贩零食店火爆,都体现大众对实惠消费的追求,消费降级已然成为2024年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暗流。

●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一年“消费降级”给NEED! 带来的影响慢慢凸显出来——许多顾客选择削减娱乐开支,NEED! 这样的文化娱乐品牌遭受影响。另外,场地方的活动预算通常会被砍掉一部分,最终能给到NEED! 的采购和宣发补贴只有20万-30万元(相较之下今年NEED! 精酿啤酒节向场地方的报价为50万元)。

鉴于需要覆盖成本,向摊主收取的摊位费也会相应增加;而摊主的收益减少,招募优质摊主的工作在这一年也就变得越来越艰难。

为了增加摊主收入,NEED! APP上线了公益性质的全国古着地图,为摊主的线下店铺引流;并且在NEED! 市集综合考虑摊位位置、商品品类、摊主品牌的成熟度几个要素,对不同的摊主实行阶梯摊位费制度。

同时他们果断调整策略,决定放缓NEED! FLEA市集活动的举办节奏。此后,NEED! FLEA仅在重要节假日及大型场地举办,保证活动可以吸引稳定的消费者。

“我们相信‘用市集低成本方式来实现产品线下售卖的MVP’ 是第一性原理,不管经济形势如何,线下市集的形式都是被需要的,因为电商的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而线下开店的租金成本和商家自生自灭的生存方式比市集残酷得多。”

为了增加抗风险能力,何方舟和梁益铖尝试着开拓新的业务方向,期望以独特的文化内容吸引消费者目光,为NEED! 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今年,NEED! 精酿啤酒节和NEED! IP授权活动逐渐发展到了和NEED! FLEA市集业务并驾齐驱的地位,尤其是精酿啤酒节在2025年成为NEED! 主推IP。

● NEED! 精酿啤酒节成都活动现场

NEED! 共扩展了以下业务:

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在成都举办的常态化活动NEED! 中车跳蚤市场;

独立IP授权和市集代运营的powered by NEED! ;

举办音乐派对/演出/创意旅行的NEED! MUSIC;

精酿啤酒节NEED! 微醺乐园;

线下独立设计集合店NEED! X

红利点评: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强调从最基本的事实、最原始的命题和假设出发,不依赖已有的经验或类比,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回归事物的本质去思考问题。何方舟确认市集对目前的NEED! 来说就是传递价值和实现盈利的最好选择,既排除了开设实体店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又避免在直播间和电商巨头来一场鸡蛋碰石头,还更有利于维系消费者对NEED! 品牌文化的认同。我们注意到,在交谈中何方舟不断强调NEED! 对自己来说也同样是个能享受爱和自由的平台——“追逐爱和自由”或许就是他本人的“第一性原理”

 

尾声

去年国庆活动结束后,何方舟前往欧洲旅行了一个月。在此之前,他对西方的理解还停留在对美国的认识,没有想过欧洲会是另外一副光景——这片大陆上已经几十年没谈过“进步主义”了。

作为“一生要上岸”的中国人,他想欧洲经济不行,缺乏上升阶梯,是不是活得比我们差?但他很快发现欧洲人不需要充电宝、不怎么玩智能手机、不网购不点外卖,然而活得挺好:“路边餐馆随处可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每个城市百年历史的周末跳蚤市场都让我感到羡慕。”

他很感谢NEED! 给了他能用一个月时间出游、调整自己的“特权”,并且因为NEED! 的品牌价值让他不用担心回来后会立马没有收入,只要重新支起摊子,就可以继续挣钱。借用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肖恩·贝克的获奖发言——  “让我们停止低估自身的价值”,何方舟也为NEED! 写下一句话——“让我们停止低估自由的价值。”

NEED! 市集有一位叫做“返程彗星vintage”的摊主,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她的职业是为影视剧组提供服化道。有次她偶然帮朋友摆摊,一位女生顾客试穿一条裙子后兴奋地原地转了个圈,说“这就是我的战袍! ”。这让摊主感慨:这个真实画面对她的鼓舞比在电影最后滚字幕时找到自己的名字可大太多了。

这些见闻和故事让何方舟不断确认:2024年没赚到太多钱没什么大不了的。总结自己生活的时候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一点,只要一轮春夏秋冬,我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并且满血复活继续出发。

 

红利人物 Q&A

职场Bonus:你会如何定义NEED! 

 何方舟 :“和中国年轻人一起探索独特时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是NEED! 的公司使命, 除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爱办party,爱音乐,珍惜人和人的情感,并且永不低估自由的价值。

职场Bonus:对比在亚马逊工作和回国创业,心态上会有什么变化?

 何方舟 :在亚马逊工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环境,再加上当时刚毕业,除了学技术之外,不会想着看书、学习其他东西让自己获得成长。

但是回国创业以后会和很多创业者、投资人打交道,会发现每个人的长处。有的人讲话能量密度很高,所以会有意识地多看书,不然听不懂也没法和人交流。我在上海的时候参加了百川读书会并开始培养了阅读习惯,不论是创业相关还是文学,只要是能帮助理解世界和自身处境的书都会去读。

职场Bonus:支撑你创业的是什么?你会给刚刚创业的年轻人什么建议?

 何方舟 :在我身上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当初回国是因为我们三个人“抱团”才能下定这个决心,而且手里有存款和股票才敢尝试创建NEED! 。

我和我合伙人一直都很幸运,在美国毕业就可以进大厂,卖球鞋也能挣钱。2021年我们其实不知道NEED! 怎么盈利,但2022年我们第一次做活动就超出预期爆火了,好像我们认真做的事都幸运地会有不错的正反馈。所以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会相信用心做的事儿一定会有成果。 

创业也很需要家人的支持,感谢父母总是支持我为自己的人生做重大决定,感谢父母有不错的养老金从而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职场Bonus:作为管理者,你倾向于为NEED! 招聘什么样的伙伴?有什么待遇?

 何方舟 :我们一直在招活动策划同事和平面设计师。对全职的标准是10 out of 10(满分),不仅要有业务经验,还要爱玩、喜欢有意思的东西,和我们风格匹配,全职的待遇没有固定标准。

比较多的是项目制招聘资源,也会有标准化的SOP,待遇分为基础工资和项目提成,出差补贴。

另外我们看重英语能力,要能了解国外的行业状况和发展趋势。

职场Bonus:2025年你对NEED! 的发展有什么计划?

 何方舟 :一方面继续做好我们最擅长的复古市集NEED! FLEA和在成都常态化的vintage跳蚤市场; 新业务我们主推NEED! 微醺乐园。另一方面我们会更主动地向商业地产寻找定制化活动的合作机会, 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以下是上半年NEED! 已经在全国定档的大活动,活动信息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NEED APP,欢迎大家来玩!

· NEED! 微醺乐园 4.18-4.20 北京798艺术区

· NEED! FLEA北京站 4.30-5.5 北京隆福寺

· NEED! 微醺乐园 5.1-5.5 深圳海上世界

· NEED! 中车跳蚤市场 5.1-5.3 成都中车源STAGE

 

撰文 | 丁紫艳

编辑 | 陈桐

封面图 | 受访者提供,何方舟(左)和挚友、NEED! 合伙人梁益铖2019年在纽约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欢迎体验我们的自研AI产品职升机AI,在红利赛道里找到适合你的机会

 

关注+星标

让你不再错过

追踪「求职招聘」趋势风向的深度报道


(文化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