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会上的国货“含金量”爆表 是谁的DNA动了

拓荒号:王涛 (企业头条)

当黄金遇见国潮,非遗碰撞时尚

消费便有了穿越时空的浪漫

在第五届消博会上,文化创新正掀起消费新浪潮:老字号黄金披上潮流外衣,千年非遗化身时尚单品。在这里,每件展品都在讲述关于传承与革新的中国故事。


三星堆面具焕发鎏金光芒。


马面裙纹样化作颈间吊坠。


大足卧佛送上黄金offer。


还有随时“云祈福”的黄金上上签……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消博会迸发出奇妙火花。

离开黄金展区,一场非遗美学的盛宴扑面而来。


耗时千余小时手工制作的“凤冠”,运用了传统垒丝编结非遗工艺,尽展国风之美。


北京展区的景泰蓝冰箱贴将中轴线微缩成掌中乾坤,七道珐琅工序在方寸间重现宫阙巍峨。


还有曾登上巴黎时装周的黎族非遗服饰也来到消博会,创作以黎锦为灵感核心,融合了黎族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语言,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据此次联展品牌发起人分享,外国友人第一次看到黎锦技艺时直呼“Amazing”!

所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华流就是顶流。

文化消费为何如此火爆?董宇辉在消博会回忆曾经推荐央视新闻文创产品《文博日历》的场景,“那天晚上一抢而空,很受欢迎。”他还补充道,原本平淡的一天也会过去,但在这一天能看到日历上博物馆里的藏品,或是一句朗朗上口的诗词,能够感受到某种时间的见证。这其实就是文化消费,商品之外,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让人由衷地感到幸福。


△董宇辉直播时推荐《文博日历2025年》


小编此处附上《文博日历》购买链接,咱们一起感受文化消费带来的幸福体验↑

本届消博会上不仅是订单与交易,更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型转变——当传统文化释放时代魅力,当非遗技艺接通现代审美,那些承载着文明密码的物件,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

记者|安颖琪 汤沛 编辑|陈昱帆 周雨卉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化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