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业邂逅旅游 看田园绘就多彩画卷

本文转自:包头日报

□李小艳

日前,位于九原区的田禾农业观光采摘园举办了“2025踏春活动暨田禾第五届樱桃采摘季嘉年华奇趣游”活动,短短四天时间就接待了三万多名游客。

近年来,离得近、有体验感的“采摘游”成为不少人的旅游选择。为满足这一需求,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我市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文旅活动,吸引游客,提振消费,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文旅”产业为原本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注入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以及餐饮住宿的消费,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但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诸如旅游内容同质化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暴露出来。破解这些瓶颈关键在于深耕地区特色。就像固阳县位于北纬41度,土壤质地独特,有着“正北芪”种植生长的天然优势,所产的黄芪纤维细、粉性足、味道甜,可用来泡水、炖肉,煲汤、入药,是食药两用、补气养血的佳品。可通过深挖产业链,构建从种植、精深加工到草原文化体验的全产业链,让游客既能看到黄芪的生长环境,又能体验其功效的多样。吸引城里人“走进来”,也要推动农产品“走出去”,不仅要创造即时消费,更要培育持久动能:充分利用线上直播和电商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当“固阳黄芪”通过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当“黄芪+炖肉”成为新的文化IP,也便形成了可持续的造血机制。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坐标上,农文旅融合承载着意义深远的历史使命。它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路径,也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不仅是城乡互动的桥梁,也是联系人与自然的情感纽带。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农场了解学习作物生长知识,老手艺人在旅游集市重焕生机,传统村落因游客到来再度热闹鲜活,便能深切体会到这种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对农业文明生命力的延续,是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诠释。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让农业有窗口可讲、有场景可触、有内涵可品,当每个乡村都能立足资源禀赋讲好自己的故事,当每寸土地都能在时代发展中焕发生机,乡村振兴便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回荡在青山绿水间的动人诗行。


(旅游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