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 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琉璃官窑突然关停
如今 窑火重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长安
和师傅们仅用两个多月时间
完成原本需半年功夫的12.9米九龙壁巨制
从濒临失传到绝处逢生
这场与时间的较量
是七百年官窑技艺的突围
更是匠人指尖与窑火的无声对谈
窑火重燃:新老匠人的“保卫之战”
2017年,北京最后一座官窑琉璃厂收到了关停通知
在得知琉璃厂关停后
赵长安并未没放弃 四处奔走
搭起临时工作室
进校园传授技艺
不想让手艺在他们这代人手里断掉
赵长安每天都在寻找可以让这座琉璃厂继续“活下去”的办法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牵线搭桥
使得琉璃厂窑火重燃
今年 赵长安和师傅们接到老窑重启后的首个订单
为「北京月季大会烧制九龙壁」
指尖毫厘:二十几道工序的“发丝级较量”
官窑琉璃需历经选料、塑形、素烧、施釉等20多道工序
其诞生是一场对极致工艺的执着追求
仅泥坯素烧就需十多天
还要经过上釉二次烧制
整个工期相当漫长
琉璃构件还要过两道火
头道火素烧泥胎
褪去水汽炼出筋骨
二道火釉烧
让琉璃呈现出五彩真容
窑作师傅昼夜轮班
仅凭一张老照片和一身经验
便完成了九条龙从无到有的制作
他们用指尖在泥坯上刻下七百年的传承密码
窑变惊魂:火里的“最后一搏”
素烧是否成功
成败全看窑火“走不走得稳”
赵长安坦言
“素坯成器三分在人,七分看天,成败就在火中间。”
九龙壁构件码入窑床
从底层到上层间隔铺设瓦片 确保每块胎体均匀受热
窑口温度计每跳一度
都牵引着师傅们的心魂
传承突围:给七百年技艺一个未来
赵长安想给这门手艺多寻出些接班人
从手把手传艺到写书再到进校园
他希望这份技艺能一直传承延续下去
九龙壁的制作就是一次老带新的绝佳机会
在新老匠人的共同努力下
4月7日,九龙壁素坯出窑
米白色胎体声如磬玉,无一丝裂痕
赵长安不擅言语
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
都留在刻刀与琉璃的刻痕里
从元代官窑到当代文创园
琉璃的华彩从未褪色
匠人的掌纹与古釉重叠
窑火不灭,匠心不息
4月16日晚20:58 北京卫视《为你喝彩》
“文化看北京”系列节目
邀您见证千年窑火淬炼的匠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