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见字如面》栏目的热播见证了国人关于文字的信仰。即使民国时期一度产生废弃汉字的主张,即使时下文字与文学不时遭受新视听媒介的冲击,但是国人对文字的信仰一直都在。在古代中国,不扔弃任何一张写有字的纸片,为防止将纸丢入渣滓,一种名为“惜字塔”的烧纸炉随处可见。


汉字文化


作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见字如面》自创于英国的《Letters Live》,二者方式上相去无多。抛开节目不管,东西之间令文字“live”的方式恐怕大相径庭,就我们而言,且不说吟诵的传统已近失传,书法艺术却为众所知,表音和表意的差异,早已在文化、潜认识、心理认知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头条小编最近读的的一本书《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便从“不晓得不是中国人”的两种文化现象谈起,从中西比照的角度勾连出了两千多年来的文化演进线索,作者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作为法国汉学家,提出了许多大胆而有趣的结论。

汉字与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文字的能指意义与发音并不分歧,因而文字的理性化被出色地导向了语义,并从文字的能指意义向书写延伸。


中国文字


作为口语笔录的文字与作为文言的文字,这种差别始于把词语当做理想的“逻各斯幻象”。在第一种状况下,话语经过文字实体化,而且既然话语是人特有的,实体化在人格化的神学里伸展。因而,在印度宗教里,三个字母AUM组成的音节即被实体化为创世神,代表人神合一化的宇宙三阶段,即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神。在天主教,三位一体中的“圣言”降生而成人。

而在中国文言里,逻各斯幻象不再是话语的幻象,而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文”这个“表意字”的幻象,它没有被实体化为对某一创世者的记写,而成为道,事物之文理的超理想投射。

中国文学的降生与神话的命运

在西方,最初是口头文学,始于埃涅阿斯史诗,内含丰厚神话与传说,原始的集体思想在史诗中构成其世界观。之后,这一最早的口传文学落成文本,使其得以拓展心理维度与戏剧性维度。随之产生悲剧与小说。


而中国文学,有着七八个世纪的官僚性文书根底,后者乃由史卜官从主导国度的日常占卜简稽中作出,当起被编纂成刘勰所说的带有“伏羲卦之宇宙含义”之经典时,便成为中国作者文学的基石。

它毫无口头文学的痕迹,毫无神话痕迹。以此为基石而建的原始文学,其诸子们不作任何“庞大叙事”。

神话并非在中国缺席,但是,它的存在被扫除在文学之外,只是四分五裂地被传统继承。

幸而这些碎片相当丰厚,但完整散落,偶然作者们会想起来去捡拾。如屈原的《天问》。一切这些不同时期的宝贵文化信息,被收入无名氏编辑而成的一本百科全书,名为《山海经》。

该集原说有二十二卷,现为十八卷,前八卷成书于汉以前,其他四卷成书于西汉。它特别证明了在中国文学降生之时,一切一切由口诵传统传承而留存的群体思想作品,被后来的认识形态所弃绝。因而没有史诗,没有任何可能产生戏剧小说的萌芽。


汉字文化


中国文学关于互为文本性的注重
与仅适用于即时交流的口语浅显性相反,以文言字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气,去发现事物超象之理,是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模块。

源自占卜的表意文字秉承了这一力气,经典里表意字的提醒功用经过“正名”准绳而落实,这一准绳在孔子编修的《春秋》中尤受注重,使《春秋》打形成“微言大义”。尔后,根基于表意文字之典籍的作者文学,将文言字的力气普及宇宙。

中国文学修辞学的关键乃体系化的互为文本性,经过引文、古典等方法,各作者的文章相互交流,与西方另置注的做法不同,中国文本承袭传统将注与疏同置,这是中国文言互为文本性的结果。


传统文学


中国作者所追求的绝非以最个人化的方式表述本人,而是经过透视甲骨文启示性之光下所显现的现象,去发现事物最精密的意义。其特性就在重现这透视的才能,而非其话语的个性化,个性不是本身能寻求的,它由那透视才能锤炼而成。

表意文字使得发明要艰难地多
互为文本性丝毫不影响郭象、朱熹、王夫之们在写作中参加本身才气的一切力气。而正是这里,才气缺乏的中国思想家就露馅了,由于他们靠着互为文本性,用不着去重新考虑所接触的问题。

西方思想家,他们很容易也简直是恣意地重新将事物概念化,由于拼音文字将概念从其依据最初词素分离层次而构成的原先构造中剥离出来。比如说,笛卡尔关于“idée”的概念与柏拉图关于eidos(即idée)已无甚相同;而黑格尔则给本人随意发明了国语雕琢的“Aufhebung”(扬弃)概念。

对用文言思想者而言,表意文字的粘着性使概念的发明要艰难得多。文言字汇特别有内聚力的字族(由于汉字的形旁和声旁比表音字母含义要深得多)不允许随便组合成新思绪。文言思想者发明概念的通常途径应该是发明新字,而文言字的发明原本是经过书卜官的作业,由中国文化集体聪慧而造,并非由个人完成。


传统文字文化


在整部中国历史上,只要一个人物——狂妄的武则天,被指以为在再造表意字上与中国文化的奠基圣皇们并肩。这位女皇在其忙乱的生活里总共再造了七个重要的概念词:天、地、日、月、王、民等等。身后无一留存。

(文化产业责编: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