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传统建筑,不能删去历史记忆;构建新兴业态,不能破坏民俗传承。目前,古村落开发形式单一,同质化特征明显,产业结构上,存在有小、散、低的问题,缺乏总体规划和高水平策划,持续规范有序发展难度较大。
要坚持活态传承传统村落文脉的理念,注重发挥散落在广大传统村落中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属性,让乡土文化回归传统村落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传统村落乡土文明的底色,培育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良性互动的传统村落产业发展态势,探索走出适宜不同地区传统村落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三、形成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一般属于乡村的主导产业,是实施一村一品、推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针对乡村产业基础、发展条件、人力资源和就业水平等因素,整合乡村各类资源,从区域城乡统筹和乡村错位分工角度,明确乡村特色产业。在特色产业发展引导中,通过专业化生产、前后向延伸、规模化建设等措施,挖潜特色产业经济。以传统村落独特资源为支点,依托内生资源禀赋,探索资源要素变资产要素的路径,以此为契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一味强调乡村旅游,会造成传统村落的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破坏原有文化生态。立足于弘扬传统村落的价值,合理健康的开展旅游,但是应控制旅游产业的比例,以30%为宜,不能超过70%,把握旅游开发的力度。勿庸置疑,任何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其独特的环境资源禀赋,或山水,或人文,其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所形成的既有肌理,都是旅游开发的先天条件,都会分散游客资源。因此合理开展旅游,才能避免对旅游的过度依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传统村落开创了一项新的遗产保护类别,传统村落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参与。村落民居、习俗文化、乡土农业等是传统村落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持续动力,依托优势资源培植特色产业,推进差异化发展,提升传统村落“造血”功能,构建传统村落自我生存、自我盈利、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