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在心脏健康方面,饮食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坚果作为一种高营养、高能量的食品,逐渐成为了大众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果不仅富含健康的脂肪、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而且被认为对心脏健康有显著益处,尤其是像花生、杏仁、核桃等坚果,它们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
其中,花生作为一种常见的坚果,虽然价格便宜且口感丰富,但它的健康效益常常被忽视。

研究表明,适量食用花生对心脏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花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物质与丰富纤维,可显著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就是“好胆固醇”,进而助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事实上,心脏病患者如果能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加入花生,不仅能帮助调节血脂,还能有效改善心脏健康。
然而,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坚果都对心脏健康有益。随着坚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加工作为食品的坚果不断涌现。然而,过度加工的坚果可能会损害健康,甚至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医生和营养学家们通过对消费者饮食习惯的研究,发现有些坚果制品可能含有不健康的成分,甚至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裹巧克力的坚果看似美味,但却是一个隐藏的健康杀手。众所周知,巧克力富含大量糖分与饱和脂肪,若过量摄入,不仅极易致使体重攀升,还会提升患心脏病的风险,因此,食用巧克力需把控好量。
当坚果被巧克力覆盖后,原本有益的坚果营养被糖分和油脂掩盖,反而增加了额外的热量和不健康的脂肪。

尤其是那些市面上常见的糖果零食,如巧克力裹花生、巧克力裹腰果等,虽然看起来营养丰富,但却容易导致血糖飙升,进而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巧克力本身也含有一定的咖啡因和糖分,这些成分若长时间摄入,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刺激,可能导致心跳加速、血压波动等问题。
对于已经有心脏病史或者高血压的人群,巧克力裹坚果更是需要避免的食物。尽管巧克力中也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质,但它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好处,因此对于保持心脏健康的人来说,避免吃裹巧克力的坚果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加工的坚果碎。现在许多坚果都被制成了零食,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了过度加工。这些加工过的坚果往往含有过多的盐、糖、甚至是人工香料和防腐剂。
虽然坚果本身是一种天然食品,但经过加工后,营养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不仅失去了部分有益的成分,还可能加入了对心脏不利的物质。
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盐分和糖分可能增加血糖和血压水平,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过度加工的坚果碎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零食,更不适合长期食用。

盐焗坚果也是一个常见的饮食陷阱。市面上很多坚果为了增加口感和保存性,会加入大量的盐,这使得它们成为高盐食品。而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过量的钠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这对高血压患者尤其不利,高血压本身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如果再摄入过多的盐分,就会加重这种负担,甚至可能引发心脏病或中风。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盐焗坚果应该尽量避免,选择未经盐分加工的坚果会更有利于控制血压,保持心脏健康。

蜂蜜坚果是另一类需要谨慎食用的坚果。虽然蜂蜜本身含有天然的糖分,看似比加工糖更健康,但过量的糖分依然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蜂蜜坚果通常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蜂蜜,使得坚果的甜味更加浓郁。然而,尽管蜂蜜蕴含一定的抗氧化物质与营养成分,但其本质仍是高糖食品,长期大量摄入糖分,易致使体重攀升、血糖上扬,进而提升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来说,蜂蜜坚果并不适合长期食用。

坚果作为一种健康的食品,确实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对心脏健康有一定的益处。水煮花生,作为一种未经过度加工的坚果,富含健康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纤维和矿物质,可以帮助降低血脂,维持心血管健康。
对于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风险较高的人群,适量食用花生等坚果有助于保护心脏,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然而,市场上很多经过加工的坚果,特别是裹巧克力的坚果、盐焗坚果、蜂蜜坚果以及过度加工的坚果碎等,都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它们通常含有过多的糖分、盐分以及添加剂,这些成分对心脏的负担不容忽视。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大家应尽量避免这类食品,选择未加工或少加工的坚果,如水煮花生等,以保持健康的心脏和良好的身体状况。
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控制坚果的摄入量和种类,不仅可以增强心脏健康,还能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为了保护自己的心脏,大家应当从日常饮食入手,合理选择坚果,避免高糖、高盐、高添加剂的坚果产品,保持均衡的饮食,才是正确的做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脏与花生的关系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艾罗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不良反应的诊治进展及管理策略, 中国临床医学, 2020-12-24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