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石 磊
10月16日,漯河日报视频号发布一条“漯河一幼儿园将课堂搬出教室”的视频,画面中,舞阳县辛安镇爱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和面、擀面条、炒菜……忙得脚不沾地。11月2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家长:今天娃上幼儿园哭了吗?老师:没时间哭,忙着颠勺呢》,把这所幼儿园推上热搜。该幼儿园被网友笑称“漯河幼儿职业技术学校”。
如今的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很少有做家务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唱歌、做游戏之外,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是很好的选择。
生活即教育。就像舞阳县辛安镇爱心幼儿园园长陈雪艳所说的,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既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又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意,学会了感恩。
这所幼儿园走红以及网友对这种教育模式的认可,透露的是大家对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的期待。“厨房课”融入日常教学,从和面到炒菜,每个步骤都让孩子亲自参与。老师耐心教孩子怎样握锅铲、怎样控制火候,也会在孩子失败时鼓励他们。有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以前特别挑食,在幼儿园学了做饭后,回家主动帮忙洗菜、做饭,让她特别感动。这种从体验中成长的过程,才是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
舞阳县辛安镇爱心幼儿园的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对当下的一些教育理念进行反思。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对孩子进行各种知识教学。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教养、品德、生活习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成长更为重要的基石。劳动中,孩子专注的表情和开心的笑容,让我们相信,这些烧火做饭的孩子,或许会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快乐幸福。
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会生活的孩子。当孩子能拿起锅铲做饭、拿起锄头种地、遇到问题时不言败,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