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至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轻一点
疾病就少一点
医学早已明确指出,肥胖不仅仅是外形上的问题,更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代谢性疾病。
一项系统梳理中国过去30年高BMI人群流行病学数据的研究发现,肥胖会深度扰乱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平衡,广泛损伤心血管、内分泌、肝肾等多个系统。目前,肥胖已经成为中国慢性病的主要推手之一,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一系列疾病结伴而行。
一项对1577万名中国成年人体检数据的大型研究显示,34.8%的人属于超重,14.1%为肥胖。
而且,体重越重,患病的种类也越多——在肥胖人群中,有三种及以上代谢相关疾病的比例高达22.8%,远高于正常体重者的3.0%。这意味着,一旦体重超标,常常不是某种病悄悄出现,而是多种代谢疾病一同袭来。
肥胖不是一个“孤独的指标”,它是一连串疾病的入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慢性病,这些疾病不仅降低生活质量,更直接缩短寿命。
肥胖还有这些代价
肥胖的代价,从来不只是账面上的花销,它还在悄悄吞噬我们的时间与人生。
一项全国数据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尤其在门诊和检查方面更频繁,中老年人群尤甚。这一切不仅消耗金钱,更严重挤压了原本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时间和精力。
研究表明,肥胖者更容易因病缺勤、提前退休,不仅影响收入,也影响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
在青少年群体中,肥胖的“时间代价”也开始显现。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在校园中的自信心、自我评价偏低,运动能力下降,可能影响其社交与学习表现。
体重下降就能
降低患病风险
研究显示,只要体重下降5%~10%,就能显著降低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善往往并不依赖昂贵药物或极端手术,而是来自规律饮食、适度运动和早期干预。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陈卓然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