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问”健康丨孩子需要吃营养品吗?什么是“隐性饥饿”?专家详解

  2025年5月20日,是第36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吃动平衡 身心健康”。中国疾控中心不久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17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等摄入量不足,而油、盐摄入量过高。报告指出青少年营养不良率为8.5%,而超重肥胖率则高达19%,也就是说每5个学龄儿童中就有1个小胖墩。

  另外,学龄儿童还普遍存在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的“隐性饥饿”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很多家长都会说,我给孩子吃得很健康,为什么他还会有这些营养问题?一起来了解。

  孩子能通过节食来减肥吗?

  现在校园小胖墩的问题在城市尤其普遍,一些家长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想办法给孩子减重,比如:有的家长会选择给孩子吃减脂餐或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那这样做对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 梁栋: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不建议过度节食来实现减重,更重要的要优化本身的饮食结构,比如说可以多摄入全谷物来替代精白的米面,循序渐进地使孩子每天达到至少一个小时中等以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氛围。

  三餐之外

  孩子需要补充营养品和微量元素吗?

  很多家长觉得一些营养品和膳食补充剂也不是药,给孩子吃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其实这些产品都需要肝、肾代谢,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并不是随便吃都没问题的。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 洪平:如果孩子饮食都很均衡、健康,就没有必要补。第二,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医学测试评估,有针对性地补。第三,适量补充,在医生、营养师的指导下,到底补到什么量是最合适的,就按这个量来不要超。

  吃豆制品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吗?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不久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儿童大豆摄入量不足,不少家长觉得大豆吃多了容易性早熟,从而减少孩子的大豆摄入量,这种说法科学吗?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 梁栋:大豆里面确实是含有一些像大豆异黄酮这样的物质,但是大豆异黄酮只是在结构上跟雌激素有一些类似,但无论是本身的含量,还是活性方面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只要是在膳食指南推荐的量去使用的话,是不会造成孩子的性早熟。

  大豆及其制品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多种矿物质等营养素,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更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支持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建议6—13岁儿童每天吃豆制品15克,14—17岁可以增加至15~25克。

  学龄儿童平衡膳食

  遵循这5条准则

  合理的饮食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学龄儿童膳食指南给孩子们的合理膳食提出了5条准则。

  准则一: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

  准则二: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

  准则三: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每天800~1400ml饮用水,首选白水。

  准则四: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

  准则五: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

  记者丨史迎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