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也伤肝?最好别把这2种维生素当保健品吃,医生告诉你原因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维生素补充剂成了许多人眼中的“万能钥匙”。从年轻白领到退休老人,甚至小学生,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甚至辅酶Q10、谷胱甘肽等,这些保健品被当作日常必需品,每天按时服用。然而,这种看似“积极养生”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脂溶性维生素:过量的“甜蜜负担”

维生素A和维生素E,作为脂溶性维生素,是许多人补充的重点。它们参与视觉、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确实对人体有益。但正是它们的脂溶性,让它们在体内代谢缓慢,容易在肝脏中积累。一旦积累过多,就会变成肝脏的“甜蜜负担”,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维生素A过量可能导致头晕、乏力、恶心,甚至肝功能异常和肝脏肿大。而维生素E过量则可能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增加出血风险,同时也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这些症状往往不易察觉,等到发现时,肝脏可能已经承受了较长时间的“负重前行”。

市场乱象:保健品的“模糊牌”

保健品市场中,维生素补充剂琳琅满目,广告宣传更是诱人。许多产品虽然标注了“每日建议摄入量”,但同时也注明“本品不替代药物,也不能代替正常饮食”,这种模糊的表述让消费者误以为“吃了也无害”,结果一吃就是几年。

更糟糕的是,一些“复合维生素”产品将多种维生素组合在一起,一颗胶囊的剂量可能就接近甚至超过人体每日的推荐摄入量。再加上日常饮食中的摄入,很容易导致剂量超标。

科学补充:数据说话,理性选择

如果你已经在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不妨先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已经较为丰富,许多食物本身就富含维生素,如动物肝脏、蛋类、坚果、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的摄入往往能让我们达到甚至超过所需的推荐摄入量。

如果你真的担心维生素摄入不足,建议定期检查维生素水平,用数据说话,而不是靠感觉瞎猜。合理补充是科学,乱吃一通是冒险。

健康不是“堆”出来的

维生素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身体运行中的一小部分“螺丝钉”,拧得太紧也会崩断。健康不是靠“吃得多”来堆出来的,而是需要科学、合理地维持身体的平衡。

如果你现在正准备网购几瓶维生素A、E来“养生”,建议你先冷静三秒,看看自己的饮食、作息、情绪、生活方式,是否真的对得起“健康”这两个字。

别到最后,吃保健品吃出毛病,才发现原来“补”这件事,也是讲究分寸的。

校对 庄武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