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北工人报
受访专家: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山院区老年病二科副主任 郭娜
5月11日世界减肥日之际,肥胖这一全球性健康议题再次引发关注。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超重肥胖人群已超6亿,肥胖率正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成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为此,记者采访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山院区老年病二科副主任郭娜医生,解码中医在体重管理中的独特价值。
中医视角:千年智慧解析肥胖根源
“肥胖早已不是美观问题,而是全球性健康挑战。”郭娜医生指出,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已将肥胖定义为慢性疾病,其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风险,正以“井喷式”威胁国人健康。数据显示,我国超重肥胖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伴随的心理问题及医疗负担更需警惕。
《黄帝内经》早将肥胖分为“肥人”“膏人”“脂人”,郭娜解释,中医认为肥胖核心在于“虚、痰、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湿代谢紊乱,形成痰湿堆积。通俗讲,就像身体“下水道”堵塞,垃圾滞留久之成胖,这与现代代谢综合征理论不谋而合。
中医减重方案:三维度科学调理
饮食:会吃才是硬道理。“告别‘饿肚子减肥',中医讲究‘吃对不节食’。”郭娜建议,少油少盐少糖是基础,多摄入山药、薏米、冬瓜等健脾祛湿食材,推荐薏米山药粥、荷叶冬瓜汤等食疗方,既控热量又调体质。
中药:精准配比的身体清道夫。针对脾虚湿阻型,参苓白术散加茯苓、扁豆可补脾祛湿;脾肾阳虚者用真武汤配肉桂、芡实温阳补肾利水。单味药如荷叶、决明子代茶饮,亦能辅助减重。
外治:中医非药物疗法整体调理,兼顾标本。针刺:通过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调节气机,促进脂肪分解;温阳罐灸:艾灸+拔罐双重作用,专攻腰腹寒湿,加速局部代谢;耳穴压豆:按压饥点、内分泌等穴抑制食欲,居家即可操作。
健康生活:减肥的“隐形处方”。中医减重从不是单打独斗。”郭娜强调,规律作息(23点前入睡)可调节瘦素分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助气血循环,配合中医治疗更能事半功倍。
特别提醒:避开减重误区
郭娜医生特别指出,以下行为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逆损伤:
极端节食:易引发营养不良、肌肉流失,反弹率极高;滥用泻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电解质失衡,甚至肠道黑便病;单一运动:长期单一有氧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多,需结合力量训练(如深蹲、平板支撑)提升基础代谢;盲目跟风:他人有效的方法未必适合自己,中医减重需先体质辨识。
世界减肥日的核心,是倡导“健康体重=科学方法+长期管理”。中医以“治未病”理念为基础,通过调理体质、改善代谢、重塑习惯,实现体重的健康下降与长期维持。正如郭娜医生所言:“真正的减肥,不是单与体重的对抗,而是让身体回到平衡状态。从今天起,不妨尝试用一杯荷叶茶替代奶茶,用一场八段锦开启清晨——改变,就在细微之处。”
本报记者陈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