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平常特别喜欢在手机上学习养生知识,大约从1年前开始,他开始遵循吃饭“七分饱”的模式,每次吃饭恨不得数着米粒吃,一心想着少吃养生。
而且,刘大爷总认为米饭吃多了会血糖高,渐渐就把主食也给戒了,“主攻”吃菜。
坚持下来之后,身体不仅没有感觉更健康,还时不时头晕、乏力,去医院一查被查出营养不良性贫血。这让他难以接受,不是都说少吃养生吗?自己怎么还吃出了健康问题呢?
“吃饭七分饱”是大众认知中一个健康的养生模式,但这个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少吃给健康带来的伤害甚至比吃撑更大。
一、“七分饱健康法则”为何不推荐?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身体的消化吸收能量也会下降,盲目追求七分饱很容易营养不良,反而会影响健康。
有数据显示,我国年龄>65岁的老年人,约有40%有营养不良的风险,这些人群盲目控制饮食,会促进肌肉流失、骨质疏松等问题出现,免疫功能也会明显下降。
再加上很多老年人对于七分饱的理解不正确,认为是每顿饭减少饭量即可,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长期如此的话,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给各脏器,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很容易生病。
而且,消化系统没有充足的刺激来进行消化,时间长了会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能力下降,反而容易引起胃胀、胃痛、便秘等症状出现。
另外,很多老年人觉得少吃=不吃肉类和主食,他们认为主食和肉类吃多了会导致三高、身体肥胖,直接不吃更健康。
实际上,主食和肉类内的营养是身体不可或缺的,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反应迟钝、情绪低落,肉类摄入不足则会让身体缺乏维生素B12、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会让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想要养生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方式方式,不要盲目保持七分饱的饮食模式。而是要保持膳食摄入均衡,让身体可摄入充足的营养。
二、65岁以后,如何吃出健康长寿?
吃饭七分饱,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很多人往往是过度节食,时间长了,反而对健康不利。那么老年人究竟如何吃才能既有利于健康又能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呢?
1、食物多样化
尽可能保持食物多样化,可让身体摄入不同的营养元素,建议每天至少有12种以上的食物摄入,每周至少25种。
食物要保持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每餐饭都需要有主食、蛋白质、蔬果,主食要注意粗细搭配、蛋白质可通过摄入蛋奶类食物/瘦肉/豆制品以及海产品等来补充。
2、三餐分配
三餐建议按照“早餐饱、中餐好、晚餐少”的原则搭配食物,早餐可适当多吃蛋白质和全谷物,午餐保证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晚餐要以清淡为主,热量摄入的配比保持在30%、40%、30%。
此外,《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曾发表研究,强调规律三餐对健康的重要性。发现与每日三餐者相比,仅吃两餐的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升高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0%。若每日仅一餐,风险分别飙升至30%和83%。对老年人而言,规律三餐可确保营养均衡,避免因能量摄入不足或代谢负担加重引发的健康问题。
3、细嚼慢咽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较差,在摄入食物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后再咽下以减小消化系统的负担。每餐饭的食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午晚餐最好在30分钟左右吃完。选择食物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如粥、蒸煮的蔬菜等。
4、定期监测
饮食是身体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老年人除了要保持健康的饮食模式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发现有指标异常及时进行干预,以免演变成营养不良,给健康带来一系列的威胁。
三、吃饭时出现这3个迹象,或是身体走向衰老!
日常吃饭时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表现,很可能是在提示衰老,快来对照下你身上有没有这些症状。
1、味觉退化
很多人在年纪大了之后会发现自己吃东西越来越重口味,这其实是味觉退化所致的。相较于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在同样的食物条件下,可感受的味道浓度会更低一些。
2、消化变弱
衰老会让人的消化能力下降,一天甚至只需要吃2顿饭即可,不会感觉有明显的饥饿。有研究发现,衰老相关的微生物失调会让肠道通透性改变,从而增加全身炎症以及过早死亡的发生风险。
3、进食能力下降
年龄增加后,身体的咀嚼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很多老年人吃东西会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咽下,或是长期吃一些不用咀嚼的糊状食物。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可将大块肉切成小块、蔬菜也可以烹饪的软烂一些再吃,让老年人可以摄入充分的营养的同时还不会有太大的咀嚼压力。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更容易被疾病找上门,日常一定不能盲目控制饮食,要保证身体可摄入充足的营养!
参考资料:
[1] 《“吃饭八分饱”错了?再次强调:过了60岁,吃饭要尽量做到这3点》.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25-03-09
[2] 《老年人营养不良易被忽视?重点提示来了!》.人卫健康2023-03-18
[3] 《2个变老表现,从吃饭开始!如果一个不占,证明你还年轻!》.健康时报2024-01-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