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两年增程车火得跟火锅店一样吗?满大街都是“可油可电”的广告,理想、问界这些品牌靠这招赚得盆满钵满。结果今年7月乘联会数据一出来,增程车销量直接跌了11%,纯电车却逆势涨了24.5%——这哪是降温啊,简直是被泼了一盆冰水!这到底咋回事?咱们今天好好唠唠。
一、增程车成了“过渡备胎”?消费者用脚投票
前几年增程车靠“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的口号圈粉无数,尤其是那些被纯电车续航焦虑折磨的用户。可现在呢?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充电桩数量已经突破1669万个,五年增长超10倍,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超过98%。我前段日子从北京自驾去安徽,沿途每个服务区都能找到快充桩,半小时就能补能300公里。再加上纯电车续航普遍突破600公里,800V平台车型充电10分钟能跑400公里,续航焦虑早就成了过去式。
更扎心的是,早期增程车主换车时超60%都转投纯电怀抱。我有个开理想ONE的朋友,最近刚换了特斯拉Model Y,他说:“开了三年增程车,早就习惯了电车的平顺,现在充电桩这么方便,没必要再背个发动机了。”
二、车企集体踩坑:技术短板暴露,价格优势消失
增程车曾经是车企的“捷径”——研发成本低、市场反响好,导致几十家车企扎堆入局。但现在赛道卷成红海,市场份额被疯狂稀释。以赛力斯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暴跌46.31%,曾经的爆款问界M5增程版,现在优惠3万都难卖。
更致命的是技术短板彻底暴露:部分增程车型纯电续航只有100多公里,馈电油耗却高达8-10L/100km,比同级别插混车型还高。我实测过某品牌增程SUV,市区亏电状态下油耗直接干到9.2L,加满油跑不到600公里,这哪是省油啊,分明是“油老虎”转世!而且增程器启动时噪音堪比拖拉机,车内说话都得喊。
价格方面,增程车的优势也在消失。以前增程车比同配置纯电车便宜2-3万,但现在电池成本暴跌,碳酸锂价格从60万/吨降到10万/吨,纯电车价格大幅下探。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只要25万,续航830公里,比同价位增程车香多了。
三、增程车的逆袭机会:技术卷起来才有活路
不过增程车也没坐以待毙,头部车企正在憋大招。广汽推出的星源增程技术,油电转化率高达3.73kWh/L,昊铂HL增程版纯电续航350公里,综合续航1369公里;别克至境L7搭载奥特能2.0电池,亏电油耗仅5.9L/100km,增程器启动噪音控制在0.5分贝以内;智己甚至搞出了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车型,电池容量66kWh,比某些纯电车还大。
这些新技术让增程车逐渐摆脱“落后”标签。比如小鹏即将推出的X9增程版,纯电续航超400公里,支持5C超快充,15分钟补能80%。这种“大电池+超快充”的路线,正在模糊增程与纯电的界限。
四、未来战场:高端市场成救命稻草
虽然增程车在大众市场受挫,但在高端领域仍有机会。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通过“大沙发+大冰箱”的豪华配置,成功在30万以上市场站稳脚跟。业内人士认为,增程车未来可能成为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通过技术升级(如固态电池、AI能量管理),在保留燃油兜底的同时,提供接近纯电的体验。
不过这也带来新问题:大电池导致增程车成本上升,与纯电车价差缩小。以昊铂HL增程版为例,26.98万的售价已经接近同级别纯电车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心理安全感”买单,还得看市场反馈。
总结:增程车不会消失,但需要重新定位
增程车的“至暗时刻”或许还没结束,但技术升级正在带来曙光。如果你生活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或者经常长途自驾,增程车依然是个务实选择。但对于大多数城市用户来说,纯电车的便利性和使用成本优势已经无法忽视。
最后抛个问题:如果是你,会选增程车的燃油兜底,还是纯电车的彻底电动化?评论区见!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