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节目近期报道了一则“机械车位为何大量闲置”的话题,其记者走访时发现,多地的机械车位(立体车库)遭遇闲置,甚至有直接被遗弃的情况;在停车位资源本就捉襟见肘的前提下,如此多的立体机械车位被放弃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
可是造成大量立体机械车位被遗弃的根源并不是管理不当或相关原因,而是汽车无序大型化的现象。
笔者十年前左右所居住的小区就有立体车库,彼时车库还是正常运营的;只不过个人的车辆从未使用过机械车位,究其原因是自用车辆为中大型MPV,车身长度接近5.3米,高度接近1.9米,而机械车位的长度仅仅有五米,高度虽然达到两米但是消防喷淋设备向下延伸了超过20厘米,长度和高度都是不够停车的。
绝大多数立体车库的长度在4.8~5.0米之间,宽度最多达到2.0米;而核载质量的极限多为2.0吨,至多也就是2.5吨的水平。所以有限的空间停不进去C级或D级汽车,不过当时还是有许多家用车在立体车库停放的。
然而,十年后再去这个小区的时候,能看到的是立体车库停止运营了。
原因很好找,在小区的院子里转一圈就能找到答案;近些年里的国产汽车进步速度很快,院子里多出了大量的中大型轿车和SUV,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新能源汽车,而这些车的尺寸普遍很极端——不是A00级的微型车,就是C级或D级的大块头。
汽车大型化的现象需要重视了,否则未来的立体车库基本会全部被淘汰。
届时停车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国产汽车正在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而不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混动汽车的尺寸都在持续“膨胀。”曾经的中大型轿车和SUV售价普遍在30万级左右,而现在的同级别汽车的门槛价已经不足15万了!且大有价格越来越低的趋势。
国产汽车越做越大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电驱动技术存在同质化;智能座舱几乎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辅助驾驶系统在本质上基本都是同一级。这些车的产品竞争力是趋同的,可是产品必须有竞争力,否则面对上千款量产车则很容易被淹没。
那么想要提升产品竞争力则只有把车越设计越夸张、尺寸越设计越大,价格也得越来越低;因为人们普遍喜欢中大型和大型车,曾经主要选择紧凑级家用车无非是因为大车的价格过高,并且使用成本也过高。可是现在的电动汽车有充电成本低的优势,于是只要车辆的价格足够低,购买大型车也能用得起,大型车自然会更具有竞争力。而国产汽车的市场份额又在持续增长,其带来的停车难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汽车无序大型化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违背汽车电动化节能减排的初衷。
搞汽车电动化不仅有打破海外车企技术垄断的因素,也不纯粹是为了降低进口石油依存度;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汽车越做越大只会让单个终端的能耗越来越大,电虽然能通过光、热、风、水等自然资源转化,但是此类电能的发电量占比仅30%左右,并且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剩余部分还是要依靠火力发电,其依然是存在排放的。
所以无序的、盲目的汽车大型化对于生态环境是不利的,其带来的问题是一系列的,停车难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总结:
如果再不加以限制的话,未来的主流新能源汽车估计都会超过两米宽,都能超过五米长;这些车不仅进不去立体车位,就算是现有露天停车位也是三个车位只能停下两台车,大量的停车位资源会被浪费,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会越来越夸张。并且其造成的停车难的问题还会反向影响汽车的销量,所以这个现象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笔者认为应当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和车船税的征收,但应当分级。
比如小型、微型新能源汽车依然可以免税,紧凑级和中型车正常征税,中大型车加征3~5个百分点,大型车及更大尺寸的乘用车可以加征5~10个百分点。
以此来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并缓解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