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时代加速到来,10万台目标下换电与超充共舞新篇章

中国汽车电动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曾经困扰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正逐步得到缓解。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突破50%大关,并且续航里程普遍迈入“千公里时代”,里程焦虑问题似乎已不再成为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瓶颈。

在技术创新方面,12C高倍率电池的诞生更是将充电效率提升至全新高度,仅需5分钟即可为车辆补充足够行驶520公里的电量。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预计到2027年底,数量将超过10万台。这一系列进展无疑为解决补能焦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大功率充电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充电速度的大幅提升,更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补能格局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汽车、电池和充电桩三大关键环节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超充体系的基石。近年来,新能源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平台技术,电池企业则在高倍率电池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而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虽然起步稍缓,但在政策推动下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数量要达到10万台以上的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在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推动下,直流充电枪的功率限制不断突破,工作电流已从250A提升至800A,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效率。然而,这也对散热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已难以满足大功率充电的需求,液冷散热凭借其高效、轻便、安全等优势,成为大功率充电设施的理想选择。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推出了液冷超充系统,标志着液冷技术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电池技术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在快充能力上的显著优势,逐渐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倍率不断攀升,从3C到4C、5C,再到如今的6C、10C乃至接近12C,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这得益于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全面升级,使得单位时间内能够搬移更多的锂离子。

然而,在超充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换电作为一种解决补能焦虑的另一种方案,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蔚来、宁德时代等企业不仅在超充领域积极布局,同时在换电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蔚来已建成数千座换电站,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换电服务;宁德时代则通过自建和共建相结合的方式,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数万座换电站。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超充和换电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存共赢的。超充适用于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等场景,能够提供快速便捷的补能体验;而换电则更适用于出租车、网约车、物流重卡等运营车辆以及节假日出行高峰等特定场景。因此,在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构建中,超充和换电应相互补充、协同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功率充电设施、高压平台车辆和高倍率电池共同推动了超充时代的到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换电技术将被淘汰或边缘化。相反,超充和换电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