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内部演讲视频流出:内容包括对小米SU7事故的回应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雷军面向小米员工发布的最新演讲被业内外关注,视频内容流出了一部分;流出部分主要是雷军对3月底小米SU7交通事故的回应,但就演讲内容来看,并没有对造成交通事故和后果的原因进行明确说明。

来看视频:

 

演讲内容重要部分摘录:

三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小米为15周年准备的系列庆典活动)。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我:“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

回想四年前,我们决定造车的时候,我就一直特别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对于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无比地重视。经过汽车团队这么多同事们三四年的努力,我们SU7在上市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觉得质量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我们在参与的所有的权威机构的评测里面都拿到了最高分。但万万没有想到这场交通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

其实此刻我才真正地意识到,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我们是一家创业的公司。但这一次的事件让我深深地理解,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地步/程度),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是我15年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所以,谈到汽车安全,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要在汽车安全的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合规,也不仅仅是行业领先水平,我们要做的是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做出 (超越) 行业水平的安全。

在今年的4月1号,我就在微博中对公众说,小米绝不回避任何问题。绝不回避,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要做到这一条,我知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过去的一个多月,我跟集团的管理层、汽车部的同学们开了无数次会。其实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我们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我们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小米的15周年,我们原计划规划了很多很多的庆典、总结、规划的活动,但大部分都取消了。无论如何,借这个机会,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认真地总结一下过去5年的得与失。我个人认为,小米在过去的5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技术为本。

 

观点

雷军的演讲内容确实没有讲解3月底池州段造成3人死亡交通事故的详细内容,至少视频内容中没有体现出对部分网友对车辆相关问题质疑的回应;但其再次讲到的“绝不回避,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的描述是否可以理解为承认车辆存在问题呢?

从逻辑上应当可以这样理解,在没有明确讲述的前提下,或许这样的理解不算是主观恶意。

 

其次其演讲内容中提到的“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是否恰当有待商榷,没有机构会给任何一家企业定义为“行业领导者”或其他类似的头衔;对于编辑而言应当深刻了解哪些词汇是不可以用的,诸如“行业领导者”“第一”或其他类似形容词,在没有客观事实依据的前提下是不可以使用的。

“YYLX”带来的系列问题还历历在目,雷军的演讲稿具体到该段落的用词也值得商榷。

 

关于小米SU7汽车的质量表现近期又有新争议话题。

最新话题是车辆的保险杠和翼子板连接位置出现挤压翘起的情况,两者接缝位置的缝隙似乎不够大,以至于保险杠热膨胀之后出现挤压金属材质翼子板导致鼓包的情况。小米SU7是该品牌和公司的首款汽车产品,其能否作为“汽车行业领导者”有待商榷,其打造的首款汽车产品看起来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一个话题是围绕其SU7 Ultra版本特殊的碳纤维引擎盖的争议,其之前的描述暗示特殊引擎盖有导流通风和增压下压力等功能;可是实际装车的引擎盖则多名博主测试之后,发现并不具备相应功能。

小米品牌方也曾发布动态承认该情况属实。

但是给出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让所有小米SU7 Ultra车主满意。

现在有数十名车主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ID名为“风云XTony”的博主发布动态称与小米高管对话之后依然没有获得妥善解决方案。

其发布内容如下: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方面尚未对其发布内容进行回应。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