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敲击编钟即可生成书签,武汉育才小学副校长解读这项“黑科技”

近日,作为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参展学校,武汉育才小学带着编钟、数字人互动屏吸引了海内外来宾。

武汉育才小学副校长贺敬表示,学生可以敲击复刻编钟,生成旋律。技术设备则会抓取声波,并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打印成个性化书签。这种“从音乐到图像”的跨界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此外,学校还设置了“数字人”互动屏。低年级学生可随时与屏幕中的“数字人”对话,获取编钟故事、成语典故等趣味内容。

以下是与她的对话。

武汉育才小学副校长贺敬(左一)。受访者供图

九派新闻:学校如何将编钟等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手段结合?

贺敬:我们的智慧阅读项目依托两大平台——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和自建的“智慧育才”阅读平台。通过智能设备,校内智慧图书馆能实时采集学生借阅时长、偏好等数据,结合“数字人”技术,为学生提供自适应书单推荐。针对学生兴趣推荐深度阅读书目,或针对其薄弱领域拓展推荐,以此激发阅读兴趣与能力。

编钟主题是项目式阅读的重要载体。学校建有编钟馆,馆内复刻了曾侯乙编钟的等比复制品。我们将编钟馆打造为沉浸式阅读空间,围绕编钟设计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主题阅读活动,从“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情志”三个维度展开。

九派新闻:学生可以如何互动?

贺敬:在国博展厅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敲击复刻编钟,生成旋律。技术设备会抓取声波,并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打印成个性化书签。这种“从音乐到图像”的跨界实践,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此外,学校还设置了“数字人”互动屏。低年级学生可随时与屏幕中的“数字人”对话,获取编钟故事、成语典故等趣味内容。

九派新闻:学校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帮助有阅读障碍或兴趣不足的学生?

贺敬:以某位学生为例,通过智慧阅读馆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他借阅的书籍中文学类占70%,科普类仅占10%。系统会基于这一偏好,推荐他深入阅读文学经典,同时定向推送1-2本科普书籍拓展兴趣。我们的“数字人”推荐系统能生成个性化书单,并直观展示推荐逻辑。

九派新闻:数字化工具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如何帮助教师适应“AI+教师”模式?

贺敬:所有阅读课程和活动均由教师自主设计,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自然融入数字化工具。学校将信息化手段运用纳入教师评价机制,通过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技术。例如,学生阅读数据与教学评价挂钩,推动教师主动应用平台功能。

九派新闻:学校如何量化“书香校园”的成效?

贺敬:通过“智慧育才”平台发布阅读任务,学生完成可获得积分,形成可见的成长激励。从“阅读行为”“习惯”“情志”三个维度制定分级指标。例如,学生参与编钟主题阅读活动后,系统根据任务完成度自动赋分,最终生成个人阅读能力数字画像,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阅读偏好。

九派新闻:如何平衡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的关系?

贺敬:我们坚持“纸质阅读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智慧图书馆虽有墨水屏设备,但阅读仍以纸质书为载体。数字化平台仅用于成果展示,学生上传读书笔记照片获取积分,避免技术依赖对深度阅读的干扰。

九派新闻:下一步将如何深化“书香校园”建设?

贺敬:学校会进一步完善阅读平台,优化阅读课程。继续完善阅读评价指标,提升精准度。重点推进“蓝天育才书屋”项目,带动更多地区实践阅读教育。

九派新闻:您认为基础教育需要哪些政策或资源支持?

贺敬:目前国家对阅读的提倡力度很大,但希望社会阅读资源能更灵活共享,让市民都能更方便获取书籍。若能营造更浓郁的社会书香氛围,将更有利于推动全民阅读生态的形成。

九派新闻记者 李曾卓

编辑 曾金秋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