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末最大黑马《枭起青壤》,开播12小时播放量狂飙1.2亿,840个热搜霸屏,Netflix全球日榜第二!要知道,同期爆款剧开播12小时播放量平均仅3000万,它直接4倍突围,而让老年历史爱好者们追更不止的,除了精彩打戏与敬业演绎,更核心是“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组建缠头军”的设定——这支部队竟非完全虚构!
《史记》明确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组建过一支装备秦代最先进连弩的神秘部队。可这支部队出发后为何突然消失?正史只字不提,难道是被刻意掩盖?

《枭起青壤》缠头军作战场景+秦始皇东巡画像,
正史实锤:缠头军原型,是秦始皇的“求仙特种部队”
《枭起青壤》“缠头军追捕地枭”的设定,看似奇幻却暗合历史。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陷入对死亡的恐惧,将大量国力投入长生追求。
公元前219年,方士徐福上书:“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请带童男女求仙药。”秦始皇当即拍板,征集3000童男童女、五谷种子和工匠,更组建了一支“护航军”——使命正是扫清求仙路上的“巨鲛与异邪”,与剧中缠头军职能高度契合。
这支部队待遇远超普通秦军。《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明确记载其“资之五谷种种百工”,仅物资就够数年航行。士兵更配备秦代最先进连弩——射程200步(约300米),需3人协作发射,箭头带倒钩。

秦代连弩复原图,标注“3人协作发射,射程300米
⚠️ 冷知识:秦代连弩的“倒钩箭头”是专门为“穿透目标后难拔出”设计,考古发现其硬度达青铜兵器顶尖水平,对付“巨鲛”虽为传说,但对付当时的战船、猛兽绰绰有余——这也是徐福敢带这支部队“扫清障碍”的底气。
可奇怪的是,徐福船队出发后,这支部队去向成谜,正史再也没有记载,仿佛被刻意抹去。而考古发现,却给这段消失的历史,埋下了关键伏笔。
求仙是幌子?这支部队的真实使命,可能比“猎枭”更惊人!

连云港徐福村遗址出土的秦代箭镞(带倒钩)、矩尺照片,标注“考古实证”
考古炸出线索:消失的秦军,成了“缠头守护者”?
《枭起青壤》“缠头军后代成南山猎人”的设定,意外得到考古印证。
2023年连云港徐福村遗址发掘中,出土大量秦代文物:带倒钩的箭镞(与秦代连弩匹配)、官用标准矩尺、青铜工具。更惊人的是,遗址发现数十座秦代墓葬。
墓葬中的骨骼年龄集中在20-30岁,肩胛骨、肋骨处有明显箭伤和刀痕,正是常年作战的士兵特征!结合《三齐记》《齐乘》记载,徐福东渡启航点正是连云港徐山——这些士兵或许没随船队远去,而是留在沿海筹备物资,之后定居隐姓埋名。
更关键的是,徐福村周边民间一直流传祖训:“遇异邪者,以缠头为记,合力诛之。”这一祖训并非孤证,《太平广记》引《三齐记》记载:“徐山之人,多缠头而居,遇海怪则群起击之”——这里的“缠头”“击海怪”,与徐福村祖训、剧中设定形成三重呼应,绝非巧合!
墓葬骨骼+民间祖训+文献记载,三重证据指向一个结论:缠头军真的“活着”!

惨案关联:另一支秦军,毁于“焚书坑儒”?
徐福护航军的后代或许成了民间守护者,而秦始皇另一支神秘部队——“方士护卫队”,结局却与一场历史惨案紧紧绑定,惨烈得多。
当时咸阳云集数千方士,声称能炼仙丹。秦始皇从全国精锐中选拔士兵,组建“方士护卫队”:着装奇特、行动隐秘,专门保护方士、协助炼丹祭祀,与“南山猎人”的神秘特质如出一辙。
但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爆发。秦始皇因方士卢生、侯生欺骗后逃亡而大怒,下令坑杀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和儒生。《汉书·五行志》记载“咸阳令发吏卒,捕诸生,皆坑之”,这里的“吏卒”,很可能就包括方士护卫队的士兵。
历史学者推测,部分士兵为自保逃离咸阳,隐姓埋名于民间,将秦代作战技巧传承下来,逐渐演变成“民间护卫组织”。剧中“缠头军后代猎杀地枭”,或许正是这段历史的艺术加工——“地枭”象征作恶者,“南山猎人”则是传承千年的正义守护者。
焚书坑儒不只是坑儒生,还埋葬了另一支秦军的秘密!

从秦始皇的长生执念,到神秘部队的失踪与传承,再到《枭起青壤》的奇幻演绎,这段跨越千年的故事藏着太多未解之谜。正史刻意抹去的记载、考古发现的蛛丝马迹、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共同拼凑出比剧情更精彩的历史真相。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考据:你觉得《枭起青壤》中聂九罗的“疯刀”,是否对应秦代“短柄青铜刀”?徐福村墓葬的士兵,会不会就是剧中“疯刀一脉”的原型?另外,你还知道哪些影视剧中藏着被正史忽略的历史细节?点赞转发加关注,一起当“历史侦探”,解锁更多千年谜题的真相!
#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M].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 班固. 汉书·五行志[M]. 北京:中华书局, 1962.
[3] 连云港市博物馆. 连云港徐福村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 2023(7).
[4] 李昉. 太平广记[M]. 北京:中华书局, 1961.
[5] 常璩. 华阳国志[M]. 成都:巴蜀书社, 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