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娱乐化犯罪的方式吸引眼球,可谓无知无良,毫无下限
11月7日,一位名叫“劳枝数到三”的主播,模仿2023年被执行死刑的罪犯劳荣枝,引起部分网友反感。她在直播中多次模仿劳荣枝在法庭上的辩解发言。
最新消息是,7日22点56分,@抖音黑板报对此做出回应:经核查,涉事账号不当蹭热模仿犯罪人员,宣扬暴力犯罪,博取流量,已处置无限期封禁。

据此前媒体报道,劳荣枝与其情人法子英共谋抢劫等,由劳荣枝在娱乐场所从事陪侍服务,物色作案对象,与法子英共同实施暴力,劫取他人财物或绑架他人勒索财物。二人先后在多地共同实施抢劫、故意杀人、绑架4起,共致7人死亡。2023年12月,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公诉人曾称劳荣枝所涉“每一个案发现场都令人发指,极其残忍的作案手段完全突破人性底线”。而劳荣枝在受审时却称:“我这一辈子没有杀过一只鸡、没有杀过一只鸭。”对于如此主观恶性极深却擅矫饰之人,却有人打起了她的流量算盘,怎么想的?特别是模仿劳荣枝的神态语气,以“未杀鸡鸭”玩梗,无异于撕开受害人家属的伤疤,同样突破了良知底线。
流量时代,总有人试图以身试法,“抄近路”搏出位,甚至在失德与违法边缘疯狂试探。比如此前的“劳荣枝仿妆”“最美通缉犯”出狱开播等事件,以娱乐化犯罪的方式吸引眼球,可谓无知无良,毫无下限。
这也一再提醒,若失去良知底线和是非判断,戏谑模仿恶性案件,拿苦难当消遣、视罪恶为娱乐,不仅刺痛公众情感,违反公序良俗,还挤占严肃的公共议事空间,侵蚀社会应有的反思能力。为了流量,仿佛一切都可以拿来恶搞,也容易让网络文化不断劣化。
主流价值、向上信念、为人底线,应成为一贯的坚守。算法向善,平台也该有所甄别。比如加大技术巡查,通过标签识别,让无底线博主无处可遁。同时加强对此类敏感内容审核及时性和违规处罚力度,精准狙击类似审丑表演。不能等到戏谑犯罪的标签成“流量密码”,遭用户举报后才迟缓介入。
当然,比拿血案玩噱头更广泛的娱乐化流量倾向,也值得警惕。广电部门曾有专文通知,反对唯流量论、抵制泛娱乐化、杜绝畸形审美;网信部门也专项整治了平台热搜榜扎堆炒作明星琐事等泛娱乐化问题。大众有媚俗权利,但网络生态不能只剩“娱情”一个截面。
向下依附总是容易的,但对简单概念的迷恋不能成为精神生活的全部。世界的本质是复杂的,过度娱乐化并非解药。归根到底,精神生活持续向上的努力,才能汇聚为时代的意义,也是个体价值的最终依归。
红星新闻评论员 李晓亮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