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的“友情价”婚礼,给她上了一节人性课

01

相信很多新人结婚的时候,都想办上一场令人难忘的婚礼,无论是场面盛大或是主题温馨,都是想做到宾客尽欢的。

最近浙江一位新娘小杨,就办了这么一场让全国人都“记住了”的婚礼。

小杨和丈夫前段时间准备结婚,在筹备婚礼的时候,丈夫突然想起来,自己的高中同学小符就是做这一行的,于是就找到了他。

他当着小杨夫妇俩信誓旦旦地说:“找我就对了,我做这行很久了,而且都是老同学,我肯定要给你们友情价。外面那些20多万才能做到的效果,我给你们打折到16万,放心吧,效果还是一样好,保证能让你们的婚礼在村里讲三天。”

谈完之后,他还给小杨发了一份别人婚礼的场地布置效果图,并且打包票说:“类似这种巴洛克风的是我可以给你们做到的天花板。”

小杨看了效果图觉得很是满意,场景恢弘大气,是她喜欢的风格。

当时小符还神秘兮兮地跟小杨夫妇交代:这可是老同学才有的独家折扣,千万不能透露底价,哪怕是亲戚朋友问起来,也得说花了二十几万,还不包括棚和婚车。

两口子心想,还得是老同学亲,不仅给了这么实在的折扣,知根知底的也省心。因为筹备婚礼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他们确定好了预期效果后,就拍板交给小符负责,也没再过问。

结果到了婚礼当天,小杨准备进场彩排的时候,整个人差点晕过去。映入眼帘的,全都是布满了灰尘、褪了色的假花,就像是临时从村里哪个影楼仓库里翻出来的压箱底的旧货。

不仅是假花,数量也不够。效果图上的花团锦簇、红红火火,完全变成了东倒西歪、稀稀拉拉。

跟当初小符给她看的效果完全就是两模两样。

场地都布置的如此拉胯,更别提其他细节了。

一开始,场内的地毯都是没有的,最后还是厨师看不下去,自己帮忙铺了一层简易的。

迎宾区的婚纱照是KT板喷绘的,单薄到恨不得风一吹都有点摇摇欲坠。甜品台也是劣质的小蛋糕,摆放的也毫无章法,乱七八糟摊在桌子上。

也许是为了挽回一下16万的规格,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在场地里设置了一个喷泉,但因为做工太粗糙,喷泉水溅得满地都是。

小杨当场气得浑身发抖,但亲朋好友全都陆续到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她只好咬着后槽牙强忍着走完了婚礼的流程。

然而,让小杨两眼一黑又一黑的事情还在后面。

婚礼散场之后,拆场地的工人过来拦着小杨不让走,说要找她结工程款。小杨懵了,问工人为什么需要她来付钱,结果工人告诉她,小符根本没给钱。

没办法,小杨只好自掏腰包2万多,把这部分钱结清了。

最离谱的是,小杨从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那里偶然得知,这场婚礼,竟然是小符以不到6万元转包给他们的!

对方说,能做到这种效果,的确是这个价位里的“天花板”了。想到这位“老同学”不仅狠宰了自己10多万元钱,还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小杨就气不打一处来。

她找到小符对质,没想到对方扔来一份14万元的成本清单,还号称这是自己“一分不赚”的成本价,可清单里既没品牌也没发票,连灯光、人工费都没列,物料更是和现场实物对不上。

小杨气不过,直接拒付尾款,让小符给个说法,结果小符反倒恶人先告状,一纸诉状把小杨告上了法院。

面对记者的电话询问,他也只敢让律师回应一句“事情正在处理中,暂时不解释”。

02

以这种形式有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婚礼,真是太糟心了,米粒妈也真替小杨夫妻俩委屈。

虽然在筹备过程中小杨没有过问场布的用料和进展,也是心大了些,但归根结底这场闹剧的根本,还是这位所谓的“老同学”配不上小两口的这份信任。

内容疑似 AI 生成,请谨慎甄别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熟人”的杀伤力,远比外人高得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利用你的信任,干着损人利己的事。

为什么他们专挑熟人下手?

因为熟人最好拿捏。

你不忍心怀疑他,不好意思问细节,不敢提合同,怕伤感情。他们就是吃准了你这份“情面”,才敢肆无忌惮。

陌生人交易,大家明码标价,签合同、留凭证,出了问题有法律兜底。可一旦换成“熟人”,规则就变成了“口头承诺”,信任成了唯一的担保。

而人性,却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更讽刺的是,这类人往往最擅长包装自己。事发前,他们是“热心肠”“讲义气”“靠谱担当”;事发后,他们立刻切换成“也是受害者”“我被别人骗了”“没想到会这样”。

反正没签合同,反正证据不足,最后往往不了了之,你气得发抖,却连起诉的依据都拿不出来。

图源:视觉中国

之前央视报道过一对“好闺密”。

小高有个特别贴心的好朋友小娜,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相处特别融洽,还经常一起带着孩子去旅游,好得跟亲姐妹似的。

有一天,小娜支支吾吾地跟小高说,自己的父亲生了急病,急等着用钱,能不能先从她这里借一点钱。

小高二话没说,当即就给她转了1万3千元应急。这笔钱还没还上,小娜随后又以各种理由,从小高手里借走了4万多。

小娜一直没提过还钱的事,小高也不催,她觉得,好朋友遇到麻烦,正是雪中送炭的时候,不应该计较那么多。

后来,小高的孩子面临升学,小娜主动找到她说自己的丈夫认识某重点中学的校长,要是想送孩子进重点校的话,花点钱打点一下就行。

当时她信誓旦旦承诺,要是孩子去不了这个学校,钱也能如数退还。

小高一听很是心动,赶紧给小娜打钱,让她帮忙运作。半年多的时间,小高陆陆续续给小娜转了300多万,可每次她问小娜孩子什么时候能进重点校时,小娜总是支支吾吾的。

小高觉得事情不对劲,赶紧报了警,结果警方一调查才发现,小娜承诺的“运作进重点校”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什么人脉、关系,都是假的,而骗来的钱,也早就被小娜挥霍一空。小高掏心掏肺的“好闺密”,到头来只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让她伤透了心。

这些“杀熟”的人太懂了:骗陌生人要做假证件、编复杂谎言,可骗熟人,只需要一句“咱这关系我还能坑你?”就能让对方放下所有防备。而且就算被发现,很多人也会因为“碍于情面”不追究。

03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这也是前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智慧。

因为在利益面前,连最亲密的家人都可能动起歪心思。我们面对越信任的人,警惕性越低,这也就给了熟人得手的机会。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位女博士,常年生活在日本,这期间,她把自己的收入和积蓄都交给善于理财的亲姐姐打理。

她寄回家的这些钱,一部分用于赡养母亲,一部分作为自己未来的养老资金。

起初姐姐还整理了一个账本,每笔开支都详细记录,大家看了也放心。尤其她天生对数字不敏感,对姐姐压根就是完全信任,也不细看。

可万万没想到,等到自己想把钱拿回来时,才发现自己的存款已经被姐姐多次挪用。

而更糟糕的情况是,她想起诉追回自己的钱款时,姐姐已经患病去世了。

没办法,她只好跟姐夫打起了官司,因为涉及的时间太久,很多细节得一一查证,最关键是主要的当事人姐姐也不在了,这场官司拉扯了好几年,而她也身心俱疲。

人性经不起试探,无论是血肉之亲,还是多么值得信任的过命交情,在利益面前都有可能改变。因为人性复杂,每个人能否从道德层面控制住内心的幽暗,这很难说。

所以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不管关系多好,涉及钱的事一定要先把规则讲清楚。我们开头说的小杨的遭遇,就在于没签详细合同,连物料品牌、效果标准都没写明白,最后被坑惨了。

还有,万一真被熟人坑了,别想着“顾全大局”,该维权就维权。小杨要是没把视频发上网把事情闹大,所谓的“老同学”根本不会理她。

就记住一点,那些敢坑你的熟人,早就没把你当朋友了;你为了情面忍气吞声,只会让他觉得你好欺负,下次可能还会坑你。

来源:米粒妈爱分享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