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瓜总在不经意间炸场,前有流量明星塌房,后有老牌艺人陷债务争议。
最近让网友直呼 “没想到” 的,是德云社 “定海神针” 于谦 —— 那个总在台上说 “抽烟喝酒烫头”,台下坐拥北京二环四合院、私人马场的 “潇洒大爷”,竟突然被贴上 “老赖关联者” 标签,111 万元的法院恢复执行公告,让他的 “富豪人设” 瞬间蒙上阴影。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前相声圈杨议怒喷他 “靠郭德纲吃饭” 的旧账被重新翻出,这场风波背后,到底是于谦真的缺钱,还是另有隐情?

老牌演员曝出大瓜
提到于谦,大众脑海里的画面总离不开三样:德云社的相声台、郊区的私人马场,还有综艺里曝光的北京四合院。

去年某慢综艺中,嘉宾们走进于谦家时,镜头扫过的细节至今让网友印象深刻 —— 占地近千平的四合院古色古香,专门开辟的办公室摆着整面书柜,角落里几只布偶猫慵懒踱步,最惊艳的是一间藏品室:一块巴掌大的绿松石摆件静静躺在玻璃柜里,懂行的网友一眼看出,这种高瓷蓝绿松石按克计价,单块价值至少六位数。

更不用提他的 “心头好” 马场。于谦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养了几十匹进口马,其中不乏英国设特兰矮马、美国夸特马,单匹引进成本从十几万到上百万不等。

有粉丝算过账,光是马场的日常喂养、兽医护理,每月开销就抵得上普通白领一年工资。加上他在德云社 “与郭德纲平起平坐” 的地位,商演、代言收入稳定,“于谦差钱” 这件事,在风波爆发前几乎没人相信。

可就是这样一位 “财富自由” 的艺人,今年 10 月却被广州增城区法院的一则公告 “打脸”:他持股 10% 的墨客行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被恢复执行 111 万余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这家 2019 年成立、注册资本 5000 万的公司,早已是 “老赖惯犯”—— 累计被执行金额超 7554 万元,3 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赵仁鹏更是多次被限制高消费,债务问题最早能追溯到 2021 年。

“恢复执行” 四个字,成了网友争论的焦点。有法律博主解释:“这不是新债务,而是之前法院没找到可执行财产,现在可能发现了新线索,所以重启程序。” 可问题在于,于谦作为股东,为什么会被卷入这场风波?难道他真的要为这 111 万 “买单”?

老赖
随着讨论发酵,不少网友默认 “于谦成老赖”,但法律层面的真相,却和大众想象的大相径庭。北京某律所合伙人王律师告诉记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只需要在认缴出资额内承担责任。

墨客行影业注册资本 5000 万,于谦持股 10%,意味着他最多需要承担 500 万的出资义务,而这次 111 万,大概率是公司未实缴出资部分,他作为股东需要补足,并非个人欠了外债。”

更关键的是,于谦并未参与这家公司的实际经营。企查查显示,墨客行影业的实际控制人是赵仁鹏,核心业务是影视投资与制作,曾参与《流浪地球》的联合出品,但后来因多个项目亏损、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纠纷。于谦的名字只出现在 “股东列表” 里,既不是法定代表人,也不是高管,更像是 “财务投资者”。

“说白了,就是于谦当年投了钱,现在公司出事了,他得按股权比例补一部分出资,这和‘老赖’完全是两码事。” 王律师补充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于谦团队早在今年 9 月就收到了法院通知,目前已委托律所处理,只是出于 “不想炒作” 的考虑,才迟迟没有公开回应。

可这份 “沉默”,却让舆论越炒越凶。有网友翻出他名下的 11 家关联企业 —— 北京 9 家、上海 2 家,涵盖文化传媒、宠物养殖(天精地华宠乐园)、食品销售(谦客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天精地华宠乐园去年还因 “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被列入经营异常。“这么多公司,会不会还有其他债务?”“为什么不回应?是不是心里有鬼?” 质疑声此起彼伏。

就在于谦被执行事件发酵时,一段去年的旧视频突然在相声圈流传 —— 相声演员杨议在直播中怒喷于谦:“他也配在相声圈混?靠郭德纲吃饭就算了,还不教晚辈守规矩!” 这段视频当时就引发争议,杨议后来却改口称 “是 AI 合成的,我没说过”,事情不了了之。

如今再看这场 “口水仗”,背后的细节耐人寻味。杨议出身相声世家,父亲是相声泰斗杨少华,他自己创办了阳光相声社,本应和于谦 “同行相惜”,可近年来却频频陷入 “过气” 危机 —— 线下商演票房惨淡,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不足 10 万,去年还因投资失败抵押了天津的祖宅。反观于谦,凭借德云社的流量和个人口碑,商演、综艺邀约不断,甚至跨界做马术培训,事业顺风顺水。

杨议爆料
“杨议当时的爆料,更像是借于谦的热度博关注。” 相声圈资深从业者李老师分析:“他说于谦‘靠郭德纲’,可于谦的相声功底有目共睹,《扒马褂》《论捧逗》等经典作品,没点真本事根本撑不起来。现在于谦出事,有人翻出这段旧账,无非是想把‘相声圈内斗’的话题炒热。”

值得注意的是,杨议在今年初接受采访时,还曾隐晦表示 “相声圈需要团结”,如今旧账被翻,他却始终保持沉默,这种 “避而不谈”,反而让网友更加怀疑当初爆料的真实性。

于谦的这场风波,看似是个人争议,实则暴露了明星跨界投资的普遍风险。近年来,从范冰冰参股影视公司被追债,到赵薇因 “空壳收购” 被禁入证券市场,再到如今于谦因小股东身份卷入执行事件,明星 “站台式持股” 的隐患越来越明显。

“很多明星投资只看‘人脉’或‘短期收益’,不考察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甚至连公司章程都没仔细看,最后出事了才追悔莫及。” 财经评论员张磊指出:“于谦还算幸运,只是承担出资义务,要是遇到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问题,后果更严重。”

结语
对于普通网友而言,这场风波也打破了 “明星有钱就不会出事” 的刻板印象。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粉丝表示 “失望但会等回应”,也有网友理性分析:“别把明星神化,他们也是普通人,投资也会踩坑,关键看怎么解决。”

截至发稿,于谦及其团队仍未就执行事件公开回应,墨客行影业的 111 万执行款也尚未公示缴纳情况。这场由 111 万引发的舆论风暴,到底会以 “澄清” 收尾,还是会牵扯出更多细节?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于谦的 “潇洒人设” 已出现裂痕,而明星投资如何 “避坑”,也将成为娱乐圈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校对 廖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