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鞍山群演到“白二爷”,毕彦君70岁满头白发,却还在拍戏?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1972年,17岁的毕彦君考进鞍山话剧团。那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子,从跑龙套开始,站台边学动作、背台词。一次意外机会,团里演员生病,他顶上去演了《白卷先生》。这场戏让他崭露头角,后来又接了《夜幕下的哈尔滨》《少帅传奇》。在话剧团磨了十几年,他把基本功打得扎实,演什么像什么。

1983年,他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学成回来,继续在鞍山话剧团扎根。1993年,他调到全总文工团,机会多了,影视圈开始向他招手。1986年,他拍了第一部电影《直奉大战》,演个小角色,没啥水花。1992年《蒋筑英》里露面,也没大红。直到1994年,他在《三国演义》里一人分饰李儒和杨修,观众才开始记住这张脸。那一年,他还演了《天桥梦》,戏份不多,但演技稳。

2001年,《大宅门》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他演的白颖轩,也就是“白二爷”,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这部剧央视收视率高达17.74%,成了当年的冠军剧。从那以后,大家一提起他,就喊“二爷”。他不急不躁,慢慢积累,戏路越来越宽。2003年《英雄时代》、2005年《王爷到》、2007年《梅兰芳》里的梅雨田,还有《奋斗》里的客串,他都演得有血有肉。

2008年《闯关东》、2009年《建国大业》里的罗隆基、2010年《孔子》里的卫灵公,他演啥像啥。2011年,他主演《傻春》,从这开始,他常演父亲角色,被观众亲切叫作“父亲专业户”。2012年《左手亲情右手爱》里的谢振华、2014年《爱你一生》里的曾长风,他把父亲的慈爱和严厉演得让人信服。2016年,他接了《热血军旗》《复合大师》《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还当副导演,帮剧组把关,忙得不亦乐乎。

2020年后,他偏爱历史剧。2021年《觉醒年代》里演辜鸿铭、《大决战》里演何应钦,2022年《鼓楼外》主演,还在《山河月明》《欢迎光临》《底线》《促醒者》里演了各种角色。2023年,他在《情满九道弯》演杨父、《战火中的青春》演张伯苓,2024年《我们的翻译官》《庆余年第二季》里演御史赖名成,稳重又不失风采。2025年,他更没闲着,4月拍微短剧《情系长岗坡》演林爷爷,9月《枫桥警事》主演,还接了电影《五花山色》和综艺《亮月带你玩·爱上吉林》。70岁还能这么拼,娱乐圈里少见。

他不只演戏,还改编过广播剧和话剧,像《巴尔扎克雕像》《对话独白与沉默》。这些活儿需要真功夫,他从不马虎。2022年,他凭《觉醒年代》拿了国剧盛典年度优秀演员奖。早些年,他还拿过1988年辽宁话剧演员艺术表演赛一等奖、2000年鞍山市新时期文艺十年贡献奖。奖杯不少,但他从不拿这些炫耀。

私生活上,他低调得像个普通邻居。早年和陈晓旭在鞍山话剧团认识,1983年她去试镜《红楼梦》,他鼓励她演林黛玉。1987年她红了,1988年俩人结婚,但婚姻没维持多久,1990年就离了。离婚后,陈晓旭1991年再婚,做了广告生意,2006年查出乳腺癌,2007年去世。毕彦君没见她最后一面,但他们曾通话三小时,聊往事。他受了打击,之后更沉默,把心思都放演戏上。

后来他再婚,娶了个圈外人,原来是设计师,后来在家带孩子。他们有个儿子,生活平凡又温馨。他把钱交给老婆管,自己不讲究,吃穿简单。住北京普通小区,不拍戏时就养花、遛鸟、写毛笔字。买菜做饭自己来,没请保姆。邻居说他接地气,爱聊天,聊点家长里短,没一点明星架子。

2025年4月,他和斯琴高娃去河北邯郸采风。照片传上网,满头白发,胡子拉碴,穿红外套配格子衫,身形有点佝偻。网友感叹他老了不少,但那天他还扶着斯琴高娃下电梯,动作小心,挺暖心。他自己倒看得开,说“老了就老了,没啥”。这心态让人佩服,不像有些明星抗拒岁月。

他儿子上学的事,他也上心,但从不对外说。娱乐圈浮躁,他从不追流量,不参加综艺,不代言。拍戏时让着别人,宣传时不抢风头。生活里,他喜欢北京胡同的烟火气,早年住大杂院,体会邻里情。现在小区生活,也保持那份朴实。偶尔出席活动,穿得简单,像个普通大叔。

毕彦君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从鞍山话剧团到北京影视圈,没靠关系,凭实力。离婚、再婚、丧友,他经历了不少,但从不抱怨。演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70岁还在接戏,可能是闲不住。2025年《枫桥警事》刚播,估计又是个稳重角色。微短剧《情系长岗坡》里的爷爷,估计也贴合他现在的形象。

他的故事让人感慨。成名后没飘,离婚后没撕,生活里没架子。娱乐圈里,他像一股清流,提醒大家踏实做事的重要性。岁月在他脸上留了痕迹,但眼睛还亮堂,精神头还在。养花遛鸟的日子,普通却踏实。谁看了不想夸一句:这大叔活得真明白!

你觉得呢?毕彦君这种低调又坚持的演员,是不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他的戏你看过几部?欢迎留言聊聊!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