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走后10个月,张南云放下恩怨,儿子为何当她护工?

童祥苓走了,但他的“杨子荣”还在戏迷心里活得风生水起。这位京剧大师2024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89岁的高龄,留下了无数经典唱段,像“胸有朝阳”“打虎上山”,至今还被大家哼唱。他的遗孀张南云,今年90岁,丈夫走后,她的生活是什么样?她和两个儿子又怎么面对过去的恩怨,过上新日子?

张南云和童祥苓,年轻时是上海京剧院的顶梁柱。两人性格耿直,不喜欢巴结领导,也不爱拍马屁,靠真本事吃饭。可就是这股硬气,让他们在单位吃了不少苦头。特殊年代里,京剧院的领导、同事,甚至后勤人员,都排挤过他们。上海市文化局的某些领导,也没少给他们使绊子。这种打压,从特殊年代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二十多年没停过。

生活也不容易。80年代,童祥苓的大儿子童预鸣下岗,小儿子童孝天没工作,全家靠老两口工资撑着。大儿媳薛满珍,本身是张南云的学生,也在京剧院被边缘化,没演出机会,心情不好,经常和童预鸣吵架,最后离婚了。家里经济压力大,童祥苓58岁就提前退休,带着两个儿子开了家小面馆,想让孩子们有点事做,也能贴补家用。

那些年,单位里的排挤像一块石头,压在童祥苓和张南云心头。想起那些糟心事,老两口心里不是滋味,眼睛也常含着泪。可时间真是个好东西,童祥苓走了,那些恩怨也像被风吹散了。张南云90岁了,慢慢看开了。她常跟两个儿子说,名利都是过眼云烟,活着就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张南云不仅自己想通了,还教两个儿子放下过去。童预鸣68岁,童孝天60岁,兄弟俩都从企业退休,退休金不多。张南云心疼儿子,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当成“护工费”,让兄弟俩照顾她。兄弟俩没请护工,自己上阵,晚上住母亲家,给她做饭,推轮椅带她出门散心。童预鸣甚至顶着38度高温,去医院给母亲拿药。

张南云也不闲着。她每天扶着轮椅,在家锻炼腿脚和胳膊,想尽量减轻儿子的负担。家里还有只童祥苓生前最爱的法斗犬,兄弟俩给它洗澡,带它看宠物医生,照顾得细致周到。张南云的日子,慢慢有了新色彩。

张南云的弟子毕玺玺,常来请教京剧《樊江关》的表演。张南云坐在轮椅上,手把手教,精神头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童预鸣的再婚妻子赵颖,也是位孝顺儿媳。她和张南云是小学同学,婆媳俩感情好得像母女,经常一起拍照,笑得合不拢嘴。

童预鸣和童孝天,牢记母亲的话,把上一辈的恩怨抛得干干净净。当年那些排挤他们父母的人,子女有的在京剧院,有的在上海文化系统,有的干别的行当。兄弟俩不计较,心态平和,只想让母亲晚年过得舒心。他们的生活,就像家常菜,简单却有滋味。

2025年9月,张南云90岁了,气色好,心情也好。她知道,老伴在天上看着她现在的日子,肯定很欣慰。她常说,人生啊,就像一出戏,唱好自己的角色,比什么都强。她的坚强和乐观,也让周围的人感慨:这才是活明白了。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