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达式常是中国银幕上风头无两的男神,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
可谁承想这位老艺术家,童年竟是在上海弄堂里靠捡烂菜叶长大的。
转眼间他的爱妻已经去世10年,他们唯一的女儿也远在海外定居。
如今已是85岁高龄的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85岁不言退
很多人可能觉得,到了85岁这个年纪,一位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早就该在家安享天伦含饴弄孙了。
但达式常却不是这样,这老爷子活得比年轻人还带劲儿,他现在依旧住在上海徐汇区的老小区里,过着规律的生活。
网传清晨7点他会准时走进上影演员剧团,年轻演员遇到台词难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示范讲解,把自己的表演经验传授给后辈。
曾经有人问他,都这把年纪了为什么还不退休,他会笑着回答说,“退休了干嘛,晒太阳啊?”
对于他来说舞台就是他的生活,演戏也成了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他从不怕老,因为他相信只要还在演戏,就有人会记得他。
这份对舞台的执着在这两年也体现了出来,2023年算是他的高光时刻,他被授予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这份殊荣是对他艺术生涯的最高肯定。
同一年已经83岁高龄的他,还临危受命出演了电影《昆仑山下大医生》中的老连长徐达一角。
原来这个角色原本是由牛犇来演的,但他老人家因为身体原因,实在去不了新疆拍摄。
剧组紧急求助,达式常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重任,最让人感动的就算到了这个年纪,他对待每个角色,每次演出都一如从前地认真。
还没出发去喀什之前,他就已经和化妆师反复揣摩角色造型,一落地剧组,顾不上休息,他就迅速投入到了和导演的沟通中。
小时候靠捡菜叶维生
要说达式常的人生,开局真是苦得不能再苦了,20世纪四十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难,他们一家的条件特别不好。
他们家是12个兄弟姐妹,父亲早早离世,全家的重担全都压在了他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他那时候为了帮母亲的忙,就去菜市场捡烂菜叶,推冰块,也正是经历了这段苦难的日子,他的性格变得非常坚韧。
1959年他考入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家世,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别人更用功。
别的同学排练一遍就收工,他会反复多排几遍,琢磨每一个细节,当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会在宿舍里一遍遍地苦练哭戏。
老师们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常常夸赞他眼里有戏,这份狠劲真的没有白费,196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厂。
第三年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和杨在葆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年青的一代》上映,他在片中饰演的林育生。
那场哭戏简直是太经典了,这部电影让他一炮而红,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银幕男神,也奠定了他之后在影坛的地位。
紧接着他还和魏鹤龄共同主演了电影《柜台》,从此那个曾经靠捡菜叶维生的穷小子,真真正正地站上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上。
对待事业家庭都很认真
虽然靠着这些作品红了,但他没有因此迷失,这是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
他说过一句话,他说自己不红没关系,角色红就行,这话放在今天,真的可以说是人间清醒。
从影几十年以来,他始终坚持着这份原则,他从来都没接过广告,也从来不上综艺节目,更不做任何代言。
他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之一,不得不提1982年的电影《人到中年》,他在片中饰演的傅家杰,是一位操劳过度的中年知识分子。
为了演活这个角色,他主动留起了胡茬,开拍的时候也不化妆,服装穿的也是袖口露线头的,甚至片中那件破洞汗衫,都是他自己的旧背心。
他用自然的表演,演出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后来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他获得终身成就奖时,回忆起傅家杰这个角色,依然激动不已,为大家深情朗诵了电影中的诗歌《我愿意是激流》。
这不只是在演戏,而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角色,除了对艺术有着纯粹的追求,他在感情上也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
妻子王文皓是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两人一起度过了所有艰难的岁月,那份相濡以沫的情谊,想想就让人感动。
他们曾因工作分居8年,这段时间里两人全靠书信联系,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后来妻子为了家庭,选择退居幕后,默默支持他的演艺事业。
他们家里的分工很明确,他忙着拍戏,妻子就在家操持一切,他常说有这样的妻子是他的福气。
2015年妻子去世,他因为悲伤沉默了一整年,如今他们的女儿达秧也已定居海外,平日里父女俩多靠视频联系。
虽然隔得很远,但是亲情是割舍不掉的,他不仅对家庭有担当,在集体和朋友同事面前也敢正直敢言。
前些年上影厂改革,方案初稿比较粗糙,很多同事虽然不满意,但不敢明确反对,正是他主动站出来为大家发声,最终才促成了方案的修改。
从捡烂菜叶的穷小子,到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殿堂级影人,从历经艰难的苦学生,到舞台上常青树的典范,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所以出身不能决定上限,只有坚守初心执着热爱,才能活出最精彩的人生。
结语
虽然爱妻王文皓已离世十年,女儿也远在异国他乡,但85岁的达式常没有想象中的失落。
尤其是那份对艺术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从来都没有因为年纪大而减少。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