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意识到已失去了男性观众,正计划重新挽回他们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码流搬运工于08月23日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

多家媒体援引 Variety 的独家报道称,迪士尼高层已下达“寻找能把 Z 世代男性(13–28 岁)拉回来的电影创意” 的口令,并把这项任务主要交给新任电影线负责人 David Greenbaum。这既是一种对近年来漫威/星战热度波动与部分作品票房表现的即时反应,也是对过去几年工作室内容取向可能带来受众偏移的战略调整。

迪士尼在过去十多年通过并购把 漫威(2009 年)和 卢卡斯影业(2012 年)纳入麾下,从而获得了原本对年轻男性有强大吸引力的 IP 资产。过去这些 IP 曾显著提升迪士尼的“男性观众”覆盖度。

进入 2020s 后,漫威与星战的部分项目出现口碑/票房波动、粉丝分裂(尤其是对续作/重塑方向的争议),再加上某些真人重制与更多女性向/代表性项目(以及流媒体转向)让原本“高度依赖男生观影”的阵列出现裂痕。媒体与分析师认为这些因素导致年轻男性观众对“去电影院看迪士尼大片”的热情下降。

在流媒体订阅放缓、院线票房压力与“IP疲劳”并行的情况下,重建一个能带来长期票房和话题性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容易形成强社群和持续消费的年轻男性——具有明显的商业诱因。Variety 报道显示公司已把“找回 Z 世代男性”变成了现实的工作指令。

过去几年,迪士尼确实投入大量资源在经典动画/IP 的真人化重制(例如《灰姑娘》《睡美人》《花木兰》相关讨论)以及强调代表性与女性主角的项目线上线下同步推出;这既是市场策略也是文化/公关选择。学术与媒体评论认为,这类取向在带来新受众与多样性价值的同时,也可能无意中弱化了对某些传统“男性主导”受众的针对性内容供应。

同时,关于卢卡斯影业与《星球大战》走向的争议(以及凯瑟琳·肯尼迪任内的争论)长期存在:部分核心粉丝批评某些创意决策或方向感缺失,但这些争议更多反映的是粉丝与媒体对于作品走向与风格的评价分化,而非简单单一因果。主流媒体与长文评论对这类争议有大量回顾与分析。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