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达式常骑车上班,妻子去世十年,晚年生活却不孤独?

85岁的达式常还在骑自行车上班!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这位老艺术家,演了一辈子戏,至今还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忙碌,精神头儿比年轻人还足。最近,他在长影厂80周年庆典的视频里露面,穿得干干净净,眼神亮得像年轻人,哪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

达式常是谁?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人到中年》里那个接地气的傅家杰,或者《谭嗣同》里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革命者。他是上影演员剧团的宝贝,2023年还拿了金鸡奖的终身成就奖。这奖可不是随便给的,艺术成就得硬,品德还得过关。达式常两样都拿得出手,业内没人能挑出毛病。

拍戏的时候,他的认真劲儿能让人看傻眼。1982年拍《人到中年》,他已经是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了,演个普通医生对他来说本该是小菜一碟。可他不这么想,硬是把原著读了个透,跑到医院体验生活,连胡茬和破衣服都自己准备,就为了让角色更真实。拍完后,观众都说,这个傅家杰就像从生活里走出来的。

还有1986年的《书剑恩仇录》,导演许鞍华点名要他演乾隆。零下二十多度的承德,达式常冻得眉毛上都是冰,手指头都麻了,可他连替身都不用。抚琴的戏、骑马的戏,全是他亲自上。有一场摔马的镜头,地上滑得站不住,他爬起来拍拍土,继续上马,导演说要再挺拔点,他二话不说又来一遍。后来他笑着说:“拍戏有时候真跟玩命似的,但值了。”

他火的时候,全国都知道他的名字。七八十年代,超市门口、公交站台,哪哪儿都是他的海报。阿姨大妈们都能喊出他剧里的角色名。可有意思的是,商家拿钱求他拍广告,他愣是一个没接。他总说,演员得靠作品说话,不是靠露脸赚钱。这份坚持,在现在这个流量当道的年代,显得特别稀罕。

说到他和妻子的感情,那真是让人感动得不行。他和王文皓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的同学,一个穷学生,一个孤女,俩人互相扶持走过来的。1966年国庆,他们结婚了,那会儿达式常正红得发紫。有人提醒王文皓,说你老公这么出名,得小心点。她只是笑笑:“我信他。”结果呢?达式常一辈子没传出过任何绯闻。他说过一句特朴实的话:“她陪我走过最难的日子,我得对她好一辈子。”

2015年,王文皓去世,达式常伤心得不行。75岁的人,失去了老伴,女儿达秧又在国外拍纪录片,很多人担心他会过得孤单。可事实呢?他的生活忙碌又充实。上影厂的同事把他当宝,有活动第一个想到他。女儿也经常飞回来看他。他自己也闲不住,83岁还给《牛虻》有声书当导演,配旁白,忙得三天两头往剧团跑。

有次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问他:“您都这岁数了,咋还这么忙?”他乐呵呵地说:“忙点好,这才是我要的生活。”他拉着老搭档赵静、崔杰一起干,剧团里十几个演员也来帮忙。虽然就吃个盒饭,没啥报酬,但大家都被他的热情带动了。最后做出来的有声书,观众听了直呼过瘾,夸得跟“听觉盛宴”似的。

更夸张的是,84岁那年,他还跑去新疆昆仑山拍《父亲在远方》。那地方海拔高,天气冷,条件苦,可他演起兵团连长徐达来,一点没含糊。每天拍戏,他都跟年轻时一样认真,导演喊卡,他还得再琢磨琢磨角色。剧组的人都说,这老头儿的精神头,真是让人服气。

现在85岁了,他还是没停下来。去年长影厂80周年庆典的视频里,他穿着整齐,气质儒雅,眼神清亮,看着一点不像耄耋老人。他的生活,简单却有滋有味。每天骑自行车去剧团,忙完工作和老朋友聊聊天,偶尔看看书,日子过得踏实又满足。

有人问,他晚年会不会觉得孤单?毕竟老伴走了,女儿又远在国外。可达式常从不是那种陷在伤感里的人。他总说,日子得一天天过好,这才是对爱最好的延续。工作、朋友、艺术,这些都是他生活的支柱。他还常跟人开玩笑:“我这把年纪,骑自行车上班,既锻炼身体,又省油钱,多好!”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他对艺术的热爱。这份热爱,让他一辈子都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拍戏、配音、导有声书,每件事他都当成大事来干。2023年金鸡奖颁奖时,主持人念他的获奖感言,台下掌声响了好久。观众说,这奖给达式常,实至名归。

他的故事,也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人老了,到底该怎么过?是守着回忆叹气,还是像他这样,活得热气腾腾?达式常用行动告诉大家,年纪从来不是限制。只要心里有火,生活就有奔头。他的坚持和热情,不光是给自己,也是给所有观众的一份礼物。

这几年,中国电影圈能有这样的老艺术家,真是让人骄傲。达式常不仅用作品记录了时代,也用生活方式告诉大家,热爱能让人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他的故事,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不少人的心。以后要是有人问,85岁还能干啥?就告诉他:看看达式常,骑着自行车,照样活得风生水起!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