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花绽放的夏夜

本文转自:池州日报

  石台县实验小学505班 吴亦宣

  指导老师:郜铃

  夏夜,靛蓝色的天幕中,星河静静流淌,晚风挟着稻香与蝉鸣,轻轻拂过发梢。萤火虫在草丛间闪烁,将暑气未消的庭院点缀得如同童话秘境。

  而我,正拿着一根铁丝,朝水泥地上使劲抽打,仿佛非要打破这片宁静不可。妈妈在院中纳凉,看见我这副模样,忍不住吼了一句:“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坐一会儿吗?”

  “电视里演过,用铁丝能抽打出火花,可好看了!”我兴奋地解释。妈妈一听,不由笑了:“别折腾铁丝了,明天晚上,妈带你去看真正的‘打铁花’。”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乖乖地放下了铁丝。

  第二天傍晚,我们早早来到铜陵市犁桥水镇。天色尚早,我和妈妈一边逛吃逛喝,一边等待。打铁花表演即将开始,湖边早已人山人海,热闹得像过节。

  终于,一群师傅大步走向湖对岸。随着“嘿哟——嘿哟——”的号子响起,他们抡起木棒,将千度的铁水奋力击向高空。

  “唰— — ”

  一瞬间,铁水迸裂成万千金丝,犹如银河倾泻、流星疾坠。飞溅的铁花在夜空绽开,每一粒都拉出细长的光尾,“噼啪”作响,似年兽咆哮,更似春雷惊梦。

  匠人们每一次挥臂,都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直径数丈的烈焰牡丹,花瓣散落时铮铮作响。当最后一勺铁水泼向天际,整片夜幕仿佛化为流动的黄金瀑布。掌声、欢呼声、呐喊声如潮水般涌起,我也彻底沦陷在这绚烂时刻里,久久回不了神。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打铁花”的来历。原来它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最初是铁匠行业的祭祀仪式,后来演变为豫晋地区民间驱邪纳吉、祈愿五谷丰登的民俗活动。因“花”与“发”谐音,寓意“越打越发”,寄托着百姓对家业兴旺、吉祥美满的期盼。2008年,河南确山打铁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

  我这才明白,打铁花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虔诚仪式,它承载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那漫天飞舞的铁花,是勇气与智慧的绽放,更是文化与传承的火焰。


(娱乐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0日 10: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