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又毁神,别让全红婵成为第二个刘翔

开学3天,全红婵被骂惨了。

作为奥运冠军,她带着无上荣耀,以暨大新生代表的身份上台接受校徽,这本该是值得铭记的美好瞬间,却成了他人恶意攻击的契机,从外貌身材到言行举止,针对她的充满恶意的声音从未停歇。

有人尖酸刻薄地嘲笑全红婵含胸驼背、体态欠佳;有人紧抓着她的身材变化大做文章,恶意调侃她胖成了“伍佰”;甚至还有人揪着她免试入学一事不放,阴阳怪气地内涵她没文化,声称她该从拼音学起。

一条条浸透着恶意的评论,如同一把把利刃,肆无忌惮地刺向这个刚满18岁的女生,仿佛她罪大恶极,全然忘却了她曾被高捧为跳水界的天才少女。

这一幕,与当年刘翔从全民追捧的英雄沦为全网嘲讽对象的场景何其相似,同样的“造神又毁神”的荒诞剧情,竟在时光的流转中再次残酷上演。

草根天才创造奇迹

全红婵,一个从贫困农村走出的天才,凭一己之力实现逆天改命的天选之子。

开局是低保家庭,一家七口靠务工务农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盖不起,只能长期借住在亲戚家,在破旧逼仄的空间里,期待着能够靠勤恳努力改变生活。

但厄运专挑苦命人。全红婵的母亲在外务工时不幸遭遇车祸,肋骨撞断、神经系统受损,巨额的医药费让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为了补贴家用,全红婵的大哥初中未毕业便辍学打工,可微薄的收入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见家里如此拮据,懂事的全红婵便早早下定了出人头地的决心。

2014年,年仅七岁的全红婵在学校玩跳格子游戏时被教练一眼看中,极佳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度仿佛就是为跳水而生。

训练场上,全红婵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与毅力。

300次倒立、200次腰腹训练,以及上百次从10米跳台纵身跃下的高强度练习,全红婵仅仅用了三个月便掌握了跳水的全套基础动作,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全红婵在四年后成功入选省队,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新的关卡意味着更高的通关难度。

进入省队后,教练对她的训练更加严苛,每天400次起跳、20组动作练习,为了攻克“207C”这一高难度动作,她曾在两周内连续加练该动作2000次,身上贴满的膏药是她奋斗的勋章。

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饮食控制曾一度将全红婵逼到崩溃,毕竟她再怎么懂事,也还只是个孩子。

然而,每当全红婵想起母亲的巨额医药费和家庭的贫困现状时,眼神中便会重新燃起坚定的斗志,她擦干眼泪、咬紧牙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继续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向着成功的彼岸奋勇前行。

在努力与天赋的加持下,13岁的全红婵被国家跳水队破格录取,训练强度也如火箭般直线飙升。

每天陆上训练6小时,水上训练4小时,平均每周竟要完成多达1200次的跳水动作,可以说每一次训练都是对全红婵体能与意志的极限挑战。

一年后,她在东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将过去七年的汗水与努力具象化为优异的成绩,以三跳满分的完美表现成功夺冠,震惊了世界。

之后全红婵更是乘胜追击,在锦标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等各种大赛中疯狂“捞金”,直接拿下17块金牌,被外界高赞为跳水界百年难遇的天才。

一时间,全红婵被鲜花与掌声淹没,大众陶醉在她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中,不由分说地将她高捧在“神坛”之上。

然而三年后,他们却全然换了一副嘴脸。

天才失利后的处境

运动员吃的就是青春饭,跳水运动员所面临的挑战则更加严峻。

对于一项极度考验身体素质的运动而言,运动员自身的身高、体重变化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微的变量都如同蝴蝶效应,会彻底改变原本精准的动作,这是所有追求极限的运动员必然会面临的“生长痛”。

而全红婵便在这场与身体变化的较量中,吃尽了苦头。

2025年,因身体各项指标出现变化,“207C”高难度动作再次成为全红婵的心魔。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她开启了近乎严苛的训练模式,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每一滴汗水都饱含着对胜利的渴望,然而大赛上的失利却如同一记重锤,砸得她头晕目眩。

过往优异的成绩,此刻却成了她沉重的负担,无数人寄予的期待如同无形的枷锁,让她倍感压力。但全红婵无路可退,只能疯狂加练。

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下,全红婵的身体早已被严重透支,年纪轻轻便浑身是伤。

今年5月份,因旧伤复发,全红婵无奈缺席后续的系列赛事,本应该支持鼓励她的网友却用最恶毒的语言指责她逃避竞赛,全然不顾她伤病的痛苦和无奈。

病休期间,全红婵的身材从过去瘦弱的“小竹竿”逐渐变得壮实,这本是休养过程中的正常体重波动,但一则伤后回归锻炼的视频,却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舆论的苛责迅速蔓延。有人急不可耐地给她贴上了“不自律”的标签,将她定义为不思进取的“罪人”;有人质疑她的训练态度,全然忘记了她曾经在赛场上挥洒的无数汗水和付出的艰辛努力。

如今,没有正式上过初中和高中的全红婵被保送至211大学,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部分网友直言她没文化,话里话外都是她不配。

发生在全红婵身上的争议,暴露了部分人对运动员苛刻的“完美主义”心态和“金牌至上”的扭曲价值观。

在这些人眼中,运动员仿佛必须永远年轻、永远无敌,像机器一般不知疲倦,一旦他们出现状态波动,无法延续昔日的荣耀,就成为了可以随意批判的失败者,不配享受任何优待。

这种荒谬的审判标准对运动员来说是极大的不公,他们虽有荣光加身,但也是有血有肉、会疼会痛的普通人,他们拥有成长失误的权利,也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全红婵只有18岁,她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跳水绝不会是她人生中的唯一,尊重支持她未来所做的一切决定。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