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成都开幕,陈凯歌:好的电影永远是温暖的

9月12日—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在成都举行。本届金熊猫奖以“光影之约 遇见美好”为主题,开展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金熊猫盛典、金熊猫之夜等活动。

在9月13日举办的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上,第二届金熊猫奖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陈凯歌作了题为《镜中天地,文明相照:影视的力量与文明的对话》的主题发言。作为从影40余年的电影人,陈凯歌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与行业观察,以“向内观”“向外看”“向前走”三个维度,深入阐释了影视创作与文明对话的深层关联,其间金句频出,更针对AI等新技术与电影创作的关系给出深刻见解。

▲陈凯歌作主题发言。 记者 周双双 摄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是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展开。”陈凯歌在发言开篇便点明核心观点。他坦言,自己这一代电影人与传统有着“既亲密又疏离”的复杂关系,而回望过去才发现,生长的土地是精神世界最深的根脉。“我的处女作《黄土地》将摄影机对准那片沉默的土地,探寻是怎样的一方水土孕育了先人,怎样的歌谣让先人在贫瘠中仍然抱有对生活的希望?《霸王别姬》则借京剧展现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冲撞。”陈凯歌表示,近年来被观众认可的《长安三万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佳作,要么用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要么借传统神话角色讲述对抗命运、自我认知的现代故事,这些都证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是影视创作的精神原乡与文化底气,汉唐气魄、宋人雅韵等精神气质沉淀而来的审美基因与智慧结晶,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陈凯歌认为,现代文明始于对话,真正的文化源于开放的胸襟和对话的勇气,而这种对话一定是双向的。“比如在创作《妖猫传》时,我们邀请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描摹,这种合作超越了技术层面的合拍,而是在寻找精神上、文化上的共鸣。”在他眼中,创作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文明实践,通过镜头走进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生活,理解另一种价值观,才能让文明的活水开始流动,让世界在更深远处彼此相连,成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数字特效、虚拟制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影视行业的影响,陈凯歌坚持认为,技术只是工具,人文才是核心。“技术应是思想的羽翼,而非创作的枷锁,AI技术固然可以修复历史影像、辅助生成瑰丽的视觉效果,但它无法代替导演的判断、编剧的匠心和演员发自灵魂深处的表演。”陈凯歌表示,技术没有温度,但好的电影永远是温暖的,因为它关乎人性,爱、希望、回家、告别等人类共通的命题,是影视艺术的归宿与灯塔。

作为本届金熊猫奖评委会主席,陈凯歌透露,传承、互鉴、创新是本届金熊猫奖评选的三大原则。他强调,时代赋予影视的使命早已超越娱乐与叙事,影视不仅能连接古今、沟通世界,更能呼应人类文明的古老土地与世界文化的璀璨星空,而技术正以创新之力推动影视表达,赋予其跨越时空的可能。

9月13日晚,第二届金熊猫奖即将揭晓,电影、电视、纪录片、动画片等各个单元的奖项花落谁家?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将在现场为您带来相关报道。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