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神话”到“丝之歌”:简中玩家真的更“挑剔”吗?

【本文由小黑盒作者@昂好bushi于09月07日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

随着中国游戏市场的发展,简中玩家群体已经成为全球游戏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新游发售的时候,简中玩家怎么看、买不买,是各大游戏厂商现在都必须要极为重视的问题。

《空洞骑士:丝之歌》发售以来,在简中环境下经历了舆论大反转。可以说,游戏发售前,心心念念,甘当“自来水”的简中玩家非常活跃;发售之后,用评价体系狠狠批评制作方,也是简中玩家首当其冲。

----------

笔者认为,“丝之歌”遇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樱桃组作为小体量团队,对于如何在简中玩家群体中平稳落地,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概念,也没有规划。具体上有三点:

1/ 几乎没有任何社群运营,各大平台上号也不开。当然,并不是说外国人做游戏一定要来中国平台开账号,搞多大流量多大粉丝群,混多脸熟,但这在商业上也是必要的市场调研环节,你得知道这边的玩家是什么成分,对你们的期待怎么样。

而且我们简中玩家是有东方神秘思想的。你做事认真,在社区里有好人形象,简中玩家是会很包容你的,尤其是对小型团队。但如果你在社区缺席或者高冷,简中玩家往往对你期待更高,更苛刻。如果你来线下搞社群,那简中玩家保证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好客东大欢迎你。

B站TeamCherry相关用户,都是怪人

2/ 在简中区没有任何线下活动,也没试玩。在现在的简中市场环境下,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错误。笔者认为,就算是一直拖到820科隆展后,哪怕是发售前一个礼拜,在简中这边搞一些小范围试玩呢?哪怕是闭门试玩呢?这两年简中市场不少案例都证明了,线下试玩是能协助游戏平稳落地的,也会把市场预热给搞好。

简中玩家是很吃这一套的,去玩了的人会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更愿意分享自己体验上好的一面;没去玩的人,那怕对游戏有一点儿好感,也会在试玩放出的信息里面自动脑补,增强自己对游戏的好感;同时,因为笔者经常参加试玩,能来参加试玩活动的玩家里,通常也有不少毒舌但是认真提意见和建议的,制作方也好针对这些信息做一些最后修改调整,或者最起码对可能发生的负面舆论有点心理准备。

B站上关于丝之歌试玩的视频,大部分还是几年前的

3/ 没有本土合作团队,宣发销售靠天收。笔者推测,根据现在简中游戏市场的繁荣发展状况,大概率应该有国内营销团队和樱桃组接洽了国内代理、社区运营等事务,但没成。

作为备受期待的作品,几乎没有国内团队落地支持,这种情况在简中区是挺离谱的。随着简中区商业价值的凸显,现在很少有游戏不在国内搞合作的,各大厂商、制作人,想要简中市场,哪有不在国内活动的。樱桃组这波,真的纯属靠天收。

上述观点不是对樱桃组的苛责,毕竟现在全球对中国的了解、游戏行业对简中玩家的了解,都在一个比较起步的阶段,小团队在这里吃亏也是很正常的。但越来越多的大团队、小团队,都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樱桃组在这里栽跟头,也只能说是交了学费。

----------

除了《空洞骑士:丝之歌》,其实过去一年来,现象级游戏可以说没有不在简中区脱层皮的。从评分上看,就是很显著的,在游戏整体好评的前提下,1星评论异常的高。

《光与影:33号远征队》的小黑盒评分

关于剧情的讨论,在简中区基本上都是差评。1星异常高。

《黑神话:悟空》的小黑盒评分

作为传奇耐黑王,小黑盒上甚至几乎没有3星,但2星1星又很多。

《街头霸王6》的小黑盒评分

因为笔者对格斗游戏不是特别懂,甚至看不懂1星评价都在说什么。

《剑星》的小黑盒评分

即使是《剑星》这种用心讨好玩家的游戏,也免不了很多1星。

《失落之魂》在小黑盒的评分

因为游戏本身有硬伤,制作组的离谱行为也比较多,游戏的失败已经板上钉钉了。道德上有问题的游戏,简中玩家大概率是会1星的。

----------

《空洞骑士:丝之歌》的小黑盒评分

如果我们细看《空洞骑士:丝之歌》的打分情况,可以发现。除了1星玩家的冲击,3星玩家的比例比其他游戏都要多,这和近年来其他游戏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说明很多玩家对于它,是“又爱又恨”。

《空洞骑士:丝之歌》的小黑盒评分小分

从小分看,关于难度的评分出奇的底。要知道,很多带有一定难度的游戏,难度本身就是游戏的卖点,也是玩家们讨论甚至攀比的热点。《空洞骑士:丝之歌》虽然有操作要求,但远不至于和其他难度更大的游戏在一个入门风格上。但在评价上,却受到了极为严苛的批评。

----------

简中玩家真的更“挑剔”吗?我们看一条几乎和《空洞骑士:丝之歌》差不多同时的新闻,恰巧,它也是小团队作品,也是银河城类型。

文章不长,内容也很简单。有兴趣的盒友可以搜索一下。笔者想把文章最后,制作人员的感受放在这里:

生高桥向我们透露,他的上一部作品《ElecHead》的中国市场销量占比,差不多是6%;而这一次的《Öoo》,直接提升到了30%。

在描述国区销量占比时,生高桥表现得相当诧异。他原本以为中国玩家应该会更喜欢着重描绘剧情或是角色的作品,没想到这样纯粹的解谜游戏,也能被大家接受。

生高桥在这里的用词,是“被接受”(受け入れられる)。但放眼如今的中国游戏市场,其实没有什么游戏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里有太多口味截然不同的玩家,只要作品足够出色,就会有庞大且稳定的受众群体愿意主动买单。

至于自己的游戏为什么会在中国卖得这么好,生高桥是完全没有头绪。他猜有可能是《黑神话:悟空》的发售,带动了Steam中国用户的大幅增长。

不过他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今非昔比,于是专门跑来中国开通了微博账号。

然后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

大家怎么看呢?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