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 日凌晨,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在社交平台晒出戴黑框眼镜的四宫格照片,配文 “一条 plog 告别八月”,宣告即将开启人生新阶段。这位刚满 18 岁的奥运三金得主,将于 9 月 13 日正式入读暨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 —— 该校体育学院院长正是苏炳添,她将开启 “一边练跳水、一边上大学” 的双线征程,队友谢思埸 “大展宏图” 的留言更让网友充满期待。
此前众人猜测全红婵可能选择清北,她却最终选择暨南大学,实则是专业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作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三金得主,她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卫冕单人 10 米台冠军并斩获双人金牌,而暨大与广东跳水队合作密切、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兼顾训练与学业。今年 2 月,她以 “国际级运动健将” 身份通过保送公示,其奥运金牌可抵 6 门选修课学分。更难得的是,她并非 “躺进” 大学,而是通过 4 年网课完成广东实验中学课程,实打实拿到高中学历。
暨大为全红婵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颇具亮点:最长 8 年的弹性学制,让她可根据赛事调整学业进度;“双导师制” 搭配 —— 学校博导负责理论教学,国家队科研组长解决训练科研问题;课程设置灵活,缺课可申请补课或线上考试,毕业论文还能用赛事技术分析报告替代,全方位支持她平衡训练与学习。
这件事更折射出中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升级。院长苏炳添作为运动员转型学者的典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暨大也因陈若琳、樊振东等体育名将的足迹,形成浓厚体育学术氛围。虽奥运冠军保送率达 92%,但全红婵实现运动等级(国际级健将)与文化测试 “双达标”,打破 “重成绩轻学业” 偏见,其培养方案也为体教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随着报到日临近,全红婵将从跳水台迈向大学课堂。她的大学生活既是个人成长新起跳,也是体教融合新尝试。有弹性学制托底、双导师指引,这位 “跳水天才” 有望在暨大实现从赛场 “水花消失术” 到课堂钻研精神的跨越,成长为懂体育、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文/人间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