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杨幂《生万物》,再看蒋欣《归队》,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近央视八套同时播出的两部大戏《生万物》和《归队》,让观众狠狠吃了一次瓜。说是两部剧都是“顶级配置”,甚至还有三位演员同时出现在两部戏里,但播出效果却是天壤之别。《生万物》收视口碑双丰收,观众直呼“杨幂演活了地主家的大小姐”,另一边《归队》却成了“烂片代表作”,差评铺天盖地。这俩剧放一块儿,直接说明一个问题:光有好演员不行,剧本才是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生万物》为啥能火。这部剧讲的是农村里普通人过日子的故事,但看得人特别带劲儿。杨幂演的地主家小姐宁绣绣,从娇生惯养到扛起农活,转变特别自然。观众说她演技进步了,尤其老年宁绣绣那段戏,走路佝偻着背,说话气虚的样子特别像真的老人。这剧服化道也讲究,剧组拍实景,田野、麦垛、煤油灯这些细节都做得很真实,看着像穿越回了过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键这剧的剧本不糊弄人。不像有些年代剧满屏狗血,这儿吵架那儿误会,《生万物》的角色都有血有肉。比如费家儿媳的故事,让观众看到过去女人有多难,但又不是脸谱化的好人坏人。编剧还埋了不少伏笔,比如宁绣绣学种地手上长血泡,这些细节考据得很仔细。难怪央视网都专门夸,说这剧把乡土和偶像剧结合得不错,年轻人也爱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归队》,光看演员名单就让人眼红。倪大红、林永健、蒋欣,全是实力派,还有抗战献礼剧的光环。结果播出后评分狂跌,观众骂编剧“侮辱智商”。为啥?剧情太离谱了。抗联战士饿死?这队伍说是专业队伍,结果连找野菜都不会?还有个兰花的角色,在敌人搜山的关键时候,居然和母亲重逢还大喊大叫,害死母亲后还抱着尸体哭——这逻辑谁信?

观众说这剧像“抗战爽文”,把严肃历史拍成了儿戏。开头三集就铺了四条线,每条线都没讲透,剪得人头晕。再厉害的演员也演不出来,比如袁姗姗演女主,被吐槽演技用力过猛,观众看着难受但又不得不看,蒋欣戏份少得可怜,就算演技好也救不了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两部剧的问题核心就一个:剧本。《生万物》改编自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故事框架扎实,编剧又做了细节补充。比如宁绣绣学种地的手上血泡,村民说方言这些,都是有考据的。而《归队》是原创剧本,编剧没搞清楚抗战题材的底线是什么。历史题材得讲真实感,观众能接受苦难,但不能接受为了“惨”强行搞离谱剧情。

还有个关键点是流量。《生万物》有杨幂,开播前就上了热搜,年轻人冲着她去看,结果发现剧本身质量不错,就留下来了。但《归队》演员里没几个能带动流量的,袁姗姗还有黑历史,年轻观众没兴趣看,观众年龄层偏大,社交媒体讨论少,口碑更难发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实话,现在电视剧就怕“纸面阵容好,实际演砸了”。《生万物》演员都对角色有敬畏心,杨幂这次真像“角色共生”,老戏骨们也不抢戏,互相托着演。反观《归队》,演员没发挥空间,编剧硬塞离谱剧情,再好的演员也白搭。

现在网上都在说,主旋律题材得找到历史真实感和观众共鸣的平衡点。《生万物》把女性成长、家族变迁这些普通人关心的事放进故事里,观众看了有共鸣。《归队》把抗战拍成狗血剧,观众光看剧本就觉得被冒犯,再好的演员也救不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实话,两部剧对比说明现在观众不傻。给钱看戏,就得给够诚意。光靠“献礼”“实力派”这些标签糊弄人,观众分分钟用脚投票。好剧本加上演员用心,才能让观众买账。要是剧本一塌糊涂,就算有十个倪大红也没用,观众照样骂你“浪费资源”。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