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我们每一个人”

本文转自:文汇报

“哈姆雷特是我们每一个人”

北京人艺新排莎翁经典注入独特理解

彭丹

哈姆雷特(左)、奥菲利娅(右)角色海报。 (均北京人艺供图)

■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问世400多年来,《哈姆雷特》已在世界各地剧院上演无数版本,无数导演与演员在其中探寻各自的答案。如今再度登上北京人艺舞台,又将折射出怎样的新意?在北京人艺院长、北京人艺新排剧目《哈姆雷特》的导演冯远征看来,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里,早已潜藏着“选择”这一永恒主题。记者从8月27日举办的《哈姆雷特》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该剧即将于9月19日至10月12日在首都剧场上演,聚焦命运岔路口上的“选择”,对经典作品作创新阐释。

隐喻人类普遍境遇

“希望拉开大幕,新老观众都能接受一个不一样的、北京人艺的《哈姆雷特》。”冯远征说。他坦言,多年来一直怀有饰演“哈姆雷特”的愿望,如今因年龄所限已无法再登台,便将自己对这部经典的理解融入到导演创排之中。北京人艺曾在1994年、2008年、2023年排演过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此次新排大剧场版本的《哈姆雷特》,主创如何重新解读这部经典?

在冯远征看来,《哈姆雷特》绝非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那句“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不断回响,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焦灼与迷惘。当下的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处在“生存还是毁灭”极端情境的抉择中,是人类普遍境遇的深层隐喻。

“不仅仅是哈姆雷特,雷欧提斯、奥菲利娅、国王、王后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们背后的动机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冯远征说,希望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震颤”,从而去思考“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面临选择,我们将何去何从”。这是本剧创作者们最渴望与观众交流的核心命题。

舞台更具“实验”感

突出“现代感”——这从此版《哈姆雷特》颇有朋克风的角色海报可窥一二。该剧另一导演杨佳音表示,主创们对故事进行了大胆解构,“就像把汽车零件拆开再重新组合”,打破情节发生顺序,拆解时空的束缚,还将闪回等蒙太奇手段搬上舞台,融入了击剑、舞蹈、弹唱等多种现代艺术元素。“舞蹈展现现代感,击剑展示宫廷感,共同营造一种戏剧的氛围。”

“观众看到的不是古堡,而是废弃剧场的风格。”冯远征介绍,届时首都剧场将更具“实验”感,舞台上将出现悬梯、滑杆、灯光马道、灯具等元素,在纵向和横向上无限延展视觉效果,触发理性与感性的激烈碰撞。

在杨佳音看来,在不同舞台空间下创排莎翁经典,考验创作者“塑造角色”的能力。此次参演《哈姆雷特》的这群青年演员又会为经典注入怎样的活力?

饰演哈姆雷特的郑云龙此前在北京人艺话剧《榆树下的欲望》中有着上佳表现,此番再次主演一部经典作品,他用三个关键词描述自己当下的心情:“荣幸”“紧张”“亢奋”。他曾经说过,自己绝不演王子,除了哈姆雷特。而在这次的排演中,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哈姆雷特不是一个王子,他是我们每一个人。”

饰演奥菲利娅的陆璐已经塑造过陈白露、玉春等多个经典舞台形象,她表示能排演莎士比亚的作品,“最着迷的是在反复排练挖掘的过程中,总能一次又一次发现新的可能性,你可以尝试很多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去走进人物。”她希望能给大家呈现一个“可爱的、有生命力的,同时又那么渺小”的奥菲利娅。

据悉,此版《哈姆雷特》将参与到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的“特邀剧目单元”中,作为开幕剧目上演,以外国经典与国际同行展开对话,深化戏剧交流互鉴。(本报北京8月27日专电)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