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结婚不生娃,但有固定伴侣,俞飞鸿:感谢窦文涛陪了我近20年

进来了就是缘分,先说一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生活“规定动作”套牢,也不是每种陪伴都需要一纸证书。

俞飞鸿54岁,未婚未育,窦文涛却成了她生活里最稳的常客。有人说她太另类,有人羡慕她的自由。可她活得明白,比谁都通透。

网上关于俞飞鸿感情的议论,从没消停过。有说“她是不是有阴影”“不结婚是不是有难言之隐”,也有羡慕她淡定,觉得她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样子。

她自己却不爱解释。采访里有人问她为什么不结婚,她只轻描淡写一句:“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反抗,不是逃避,更不是刻意标榜独立,她只是实话实说。

十几年前,媒体就爱拿她跟窦文涛的友情做文章。那会儿两人刚认识没多久,绯闻满天飞。可俞飞鸿没急着撇清,也没刻意回应。

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反击流言,也没有顺水推舟炒热度。她只是在《锵锵三人行》里,坦然说窦文涛是“灵魂伴侣”,而窦文涛也不避讳称她是知己。

不是恋人,不是普通朋友,更不是外人眼里的“备胎”或者“树洞”。他们的相处方式,外人总觉得难以定义,却又羡慕得不行。

如果真要追溯俞飞鸿的成长轨迹,杭州的书香门第就是她的起点。父母一个毕业清华,一个出自浙江化工学院,家里那股子文化气,熏得她从小自信独立。

6岁学舞蹈,8岁被导演看中演了电影《竹》,但当时她没把自己当童星。拍完戏就回学校,功课没落下,规规矩矩走父母安排的路线。

那一年,她不再是家里的乖乖女。她没有一味顺从父母的安排,也没有鲁莽地和家人决裂,更没有因为一部戏一夜成名就飘了。

她选择辍学,只身跑到北京租房备考,拼了命考进北电。

临近考试一个月,她突然生病。带病进考场,最后还是被录取。大学里,她第一个进练功房,成绩一直拔尖。

还没毕业就去美国拍了《喜福会》,导演希望她留在美国发展,她却坚持回国,觉得自己还没学够。

北电毕业那年,她本来可以留校任教,铁饭碗稳稳当当。可她偏偏辞了工作,跑去美国深造,一待就是三年。

回国没多久,她接拍了电视剧《牵手》。本来导演想让她演女主,她偏偏选了个不讨喜的“小三”王纯。不是不自信,不是作对,而是觉得挑战自己更有意思。

1999年《小李飞刀》开播,惊鸿仙子白衣出场,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其实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人物的灵魂。

后来她不满足只做演员,一头扎进导演圈,花了八年拍出了《爱有来生》。票房一般,口碑有争议,但她很享受其中。没人能说她没实力,也没人能否认她的坚持。

感情上,她更有主见。大学时和柳云龙恋爱,感情好得不得了。可一到毕业,分歧就来了。

柳云龙希望她结婚生子,她却想继续拍戏。不是不爱,而是不愿为谁放弃自己。分手后,成了朋友,彼此祝福。

这些年,俞飞鸿的生活一直很简单。没婚姻的羁绊,也没孩子的牵绊。她不是不需要陪伴,而是对关系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2009年《爱有来生》票房滑铁卢,窦文涛没劝她放弃,只是默默陪着。不是甜言蜜语,不是海誓山盟,而是默契和信任。

54岁的俞飞鸿,依然喜欢一个人看书、晒太阳、和朋友聊天。她不需要用婚姻证明自己,不需要用孩子定义幸福。

她说:“生命本来没意义,得自己活出滋味来才算数。”这句话,是她半生的。

有人觉得她太清醒,活得太孤独。可她的日子,柔软又坚定。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婚姻,不是每段感情都要有结果。陪伴,有很多种方式,幸福也从来不是单选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俞飞鸿,但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自在和从容。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