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春晚称王多年,却因新导演卡壳,退出真相藏12年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赵本山的小品曾经是过年的“标配”,可他为啥突然退出春晚?这事儿比电视剧还曲折!真相藏在2012年,春晚换了个新导演,舞台风向全变了。

赵本山有多火?上世纪90年代,他一上春晚,全国观众就乐得前仰后合。他的小品《相亲》让“白云黑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街上随便一聊,都有人学他那句“十分想见赵忠祥”。春晚导演组对他也是另眼相看。他的节目基本不用排队审核,别人得改好几遍剧本,他改改就能过。更别提他的小品,基本都是压轴出场。收视率一飙升,导演组乐得省心,观众看得开心。他和春晚,简直是天作之合。

可好景不长。2012年,春晚来了新导演哈文。她一上任就想让春晚“更上一层楼”。节目不仅要好笑,还要传递正能量,艺术水平得更高。赵本山的小品风格,扎根东北农村,讲的是家长里短,幽默接地气。可这风格跟新导演的理念有点“撞车”。以前他不用排队改剧本,现在得跟新人一样,老老实实等审核。压轴?想都别想,连上不上台都悬。

那年他准备了个小品《狭路相逢》。结果初审就没过。导演组觉得笑点太简单,没啥深意,不符合春晚的新目标。赵本山团队改了又改,还是没通过。观众那年没看到他,过年总觉得少了点啥。2013年,他不死心,又带来新作品《好人赵大海》。这次想在搞笑里加点现实味道。可彩排时,导演组又说要更突出正面引导,不能只顾逗乐。改了十几稿,愣是没过关。连他的老搭档、编剧何庆魁都急了,觉得这不是改剧本,是要命啊!

这事儿听着像赵本山和导演杠上了,其实不是个人恩怨。春晚的口味变了。以前主要是让人乐呵,现在还得有点“内涵”。观众的喜好也在变,不光想笑,还想有点思考。中国社会那会儿正从农村向城市转变,观众想看更现代、更丰富的内容。赵本山的小品,讲的是乡土生活,幽默直接,可在新舞台上显得有点“老派”了。

这变化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也一样。比如英国的BBC,节目从纯娱乐慢慢转向教育。美国超级碗的中场秀,也越来越注重文化表达。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赵本山的小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艺术和新时代的碰撞。他的作品接地气,反映老百姓的真生活,这是最珍贵的地方。可当舞台要求变了,艺术也得跟上趟。

离开春晚,赵本山没闲着。他把精力转向了电视剧,开了自己的传媒公司。《乡村爱情》一部接一部,拍到2025年都出到第18部了。这剧讲东北农村的日常,家长里短、创业故事,成了很多人吃饭时的“下饭神器”。收视率不比热门网剧差,网络播放量也高得吓人。他还试了新路子,拍了《鹊刀门传奇》,把武侠和喜剧混搭,2025年还出了续集,照样有人追。

更厉害的是,他没忘了带徒弟。小沈阳、宋小宝这些名字,现在也是舞台上的流量担当。赵本山的转型,证明了好内容不怕没舞台。他的作品还把东北文化带到了全国。那些地道的幽默、浓浓的乡土味,通过电视剧传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了东北的生活。

这十年,春晚也在变。2025年的春晚筹备,短视频、互动环节啥都有,可小品还是重头戏。新一代演员在努力把传统幽默跟新元素结合。就像当年赵本山把二人转搬上春晚一样,文化总在传承中创新。时代变了,观众变了,舞台也得变。赵本山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经典,不会因为换了个舞台就褪色。

他的小品,像是老朋友,陪我们过了无数个年三十。东北的乡土味,透过他的作品,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抹温暖。传统文化要活下去,就得学会“换新衣”。既要保持那份真诚的根,又要跟上时代的步子。你觉得呢?赵本山的小品里,哪个片段让你笑得最开心?传统文化咋样才能在今天继续发光?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