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姐弟恋,为什么董璇过得这么不对劲?

又在热搜上看到董璇,她和新丈夫一起,在阿那亚合影官宣。

说“又”看到,是因为前一周我就刷到了她再婚的消息,男方张维伊不太了解,也就没多做评价。

再后来,经常刷到她和新丈夫在综艺里的片段,越看越觉得不舒服,一言难尽。

董璇永远在权衡,永远在妥协,永远在照顾张维伊的情绪……

最新一期里,又出炸裂对话。

聊天时,张维伊说,一直没有注销去世父亲的手机号码,有什么事,会发信息给父亲说说。

聊着聊着,董璇问下一条你会发什么。

张维伊支支吾吾,于是她主动说,是不是“爸爸,有小小张了。”

张维伊说,“对,有张小宝了。”

再结合董璇妈妈的回答,她俩大概率是有再生一个的计划。

一次常态的家庭真人秀互动,瞬间演变成了全网围观的情感讨论场。直接让网友们炸锅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董璇的选择,觉得她是又一次跳入火坑,45岁了竟然还要生孩子!

观察嘉宾倪萍更是直接坦言,董璇不够智慧,就不应该结婚。

01

董璇为什么要二婚?这是网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理性讲,我能理解董璇的选择。

上一段感情结婚没几年,就经历了前夫高云翔的性侵风波。好不容易搞定,又被调侃叫“原谅教教主”。

她独自扛起养家重担,甚至卖闲置物品度日,就这么坚持了快十年,身心俱疲。

渴望依靠、渴望分担、渴望被理解和支持的需求非常强烈和直接。

每一段故事翻篇后,总该有勇气掀开新的一页。

但坦白说,我实在不太理解她选这个人、并且如此快速迈进婚姻的理由。

不是因为所谓的年龄,或是经济实力上的不匹配,而是太多重要的、现实的问题,两人似乎根本没谈清楚、想明白,

两人6月份领的结婚证,很明显没有磨合好,问题重重。

董璇自己在节目后采里也证实了这点:

恋爱谈了一年多,可期间她忙于拍戏,两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才不过一个多月。

连现场芒果台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说出了大实话:“那是谁给你们的勇气结婚的?”

镜头前董璇笑得略显尴尬,用一句“梁静茹给的”玩笑带过。

一些相处细节,也表明着两人在性格上巨大的差距。

和朋友聚餐,董璇提前扫了码付款,但张维伊的情绪来了,要求收银员退款再重新支付,就为了证明“我可以”。

董璇想回自己家照顾明早要上学的女儿,张维伊又提出希望董璇跟自己回家。

拉扯中还是女方最终妥协,却又忍不住念叨“你打乱了我的计划”。

董璇后来也说,她原本以为对方是成熟独立的,没想到相反,很有依赖性。

看到这些片段,一种强烈的感受涌上来:

头婚也许可以冲动,但再婚,尤其是人到中年的再婚,一定绕不开现实和理智。

这些现实的问题没解决,感情就很容易在日常的琐碎中搁浅。

这也迫使董璇成了这段关系中的“大家长”,一边照顾女儿的陪伴诉求,一边兼顾37岁新婚丈夫张维伊的黏人。

节目里凌晨三点董璇还在回复剧组消息,手机上显示张维伊七个未接来电。

这种工作、家庭、情绪三班倒的生活节奏,让网友感慨:

别的中年女性在拼事业,她在拼情绪管理。

02

这种情形下,再看看同样选择了姐弟恋、起点也颇受争议的伊能静和秦昊。

她们的婚姻画风却截然不同。

伊能静的再婚,更像是互相成就,一场锦上添花的升级。

相遇时,双方各自已历经世事洗礼,事业基础稳固,人格相对独立成熟。

秦昊已是演技备受认可的文艺片小生,伊能静也早已完成了从偶像明星到全面艺人的转型。

双方对自我、对生活都有着明确的方向感和掌控力。他们的结合,不是雪中送炭的解救,而是强手联袂的共赢。

在《婆婆和妈妈》里能看到他们的日常。

伊能静会撒娇,会喊“老公帮我”,秦昊嘟囔归嘟囔,行动上总能及时跟上。

伊能静需要老公,却不依赖老公定义自己的价值。她有自己的事业版图、表达平台、生活情趣。

每次秦昊有作品上线,伊能静的小作文必定不会缺席,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的欣赏和专业角度的赞美。

她的支持和崇拜,发自内心,也建立在自身强大的认知体系之上。

在成为“秦太太”和“米粒妈妈”的同时,“伊能静”这个主体一直光芒四射。

她对孩子的爱深厚,但并不影响她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没有让妈妈这个身份成为吞噬一切的“黑洞”。

03

回过来再看董璇。

这场同样是姐弟恋的婚姻里,我感觉到一丝挥之不去的拧巴和她隐隐透露出的“不得不”。

这种拧巴,与其说是她个人性格或选择失误,不如说是更广泛存在于我们众多中年妈妈身上的一个尖锐拷问:

为什么在成为妈妈之后,自我需求的表达会变得艰难和不合时宜?女性权力的丧失尤为明显?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

密集母职(intensive mothering)。

“密集母职”是指观念上人们普遍认为母亲是孩子最好、最理想的照顾者。

因此,在「密集母职文化」下,当妻子成为母亲之后,她们的意志甚至自由变得不再重要,母亲应该以孩子身心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目标。

我们一旦成为了妇女,好像就“不需要自我”、就“不值钱”了。

董璇的拧巴和疲惫,就是这种“密集母职”文化与再婚现实不断交缠、挤压下产生的。

她想做好一个妈妈,这是责任感,也带着补偿心理和对完美家庭的追求。

她也渴望再拥有幸福的伴侣关系,填补情感的缺口。

但她选择的是一位在心理成熟度和独立性上似乎尚有不足的对象,无形中让她陷入了另一种循环:

既要完美履行母职,又要经营好新婚姻,还要维持自身事业……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必然会严重挤占她本就不多的自我空间和精力。

她自己也坦诚:“我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

想要做好完美大家长,又没有精力去落实,这让董璇的脸上,疲惫肉眼可见。

04

董璇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吗?

坦白讲,我不知道。节目还在播出,镜头外的真实生活我们无法知晓。

董璇与张维伊的故事最终会如何发展,是仓促下的磨合期阵痛,最终走向平衡,还是……我们无从断言。

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婚姻即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外界的评头论足,终究只是雾里看花。

但我真心希望,也坚定地相信。

无论最终故事怎样发展,董璇,以及我们每一位曾被“母职”框住的妈妈,都能明白一件事:

我们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是妻子。真正值得依靠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我们对自己的珍视、支撑与信任,最终才能真正点亮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婚姻这条路,无论多晚起步,

我们始终有权,也完全有能力,走得更加从容,更有力量。

来源:啾啾妈的小日子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