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报当日 找到吴丹 跨世纪的寻找画下句点

本文转自:生活报

《“吴丹,41年了,你到底在哪?”》后续

见报当日 找到吴丹 跨世纪的寻找画下句点

生活报讯 (记者史天一 黄迎峰) “吴丹,41年了,你到底在哪?”7月29日,上海83岁老人乌华荣通过生活报发出寻人请求,希望找到1984年夏天护送其女儿从上海到哈尔滨的同济大学学生吴丹。8月3日,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在《生活报》刊发后引发广泛关注。令人感动的是,报道见报当日,吴丹便通过朋友转发的文章联系到记者,这场跨越世纪的寻找,在数字化时代画下温暖句点。

见报当天人找到了! 恩情终得圆满回应

3日晚,记者接到来自上海市的陌生来电,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女声:“我是吴丹,看到报纸在找我……”接到这通电话,记者也很激动,随即和吴丹确认身份,由于时间的关系,挂断电话后,记者立即将好消息分享给乌华荣老人。“真的是她?那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电话里,老人的声音明显高了几度,还带有一丝激动的颤音,随后记者将吴丹的电话给老人,老人表示稍后就会联系。

4日,记者拨通了吴丹的电话,“首先我要表示感谢,感恩40多年后这份情谊能够延续。同时我也很感动,83岁的老爷子真挚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吴丹说,如今她在上海定居生活,已经20年了,这条寻人消息还是她在哈尔滨的初中同学发给她的。“刚开始同学发给我,我以为是重名,但看到里面的内容后,我才想起来当年我确实做过这样的事。”吴丹如今已60岁,她回忆起那个夏天轻笑道:“当时没想那么多,护送奕炯只是举手之劳,对我来说亦是一种责任,没想到老人记挂了41年。”对于乌家的执着寻找,她既感动又意外:这么一件小事,没想到他们记了这么多年。

41年恍如隔日 回忆涌上心头

“看到文章的那一刻,我特别感动。”吴丹在电话中说道。3日和记者通完电话后,她和乌华荣老人也通了电话,双方都说了一下这些年的变化,老人也给她看了这些年自己写的文章,因为吴丹暂时无法离开,双方约定等老人回上海后见面。谈起41年前的回忆,吴丹说,首先要感谢这份信任。“还记得当时我给老人的回信,信中提到了邀请炯炯来我家玩,我还向她展示我的玩具,陶瓷奔马、橡皮狗、小房子,甚至还有一个小狗形状的茶壶。小炯炯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起初所有的时间里,她是兴致盎然,但是遥遥的旅途,不可能一直新奇。炯炯的言语举止,显示了她接受的良好教育,不仅仅是学识,而且是生活!她一早醒来,会自觉地去洗脸刷牙,打好开水。八岁的孩子,会的字已经很多了,还可以弹琴……”吴丹说,36个小时的漫长旅程,她几乎没睡觉,就为了给小炯炯腾地方,好让她能在长椅上睡一会。列车缓缓地进入了哈尔滨的怀抱。“炯炯的大姨夫,还有她那个漂亮的‘娜姐’热情地帮我把行李拿下车,他们一定要先送我到家,然后再回家。我和炯炯作别的一刹那间,一股浓浓的依恋之情油然而生,36个小时把我和炯炯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等再见面,我一定要抱一抱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如今,她已有近50岁的年纪,岁月虽然能在脸上留下痕迹,却拉不开心灵的距离。”

这场跨越世纪的寻找,已经画下句点,接下来就是久别后的重逢。乌华荣老人再一次对记者表示了感谢,他已经与吴丹约定,待他回到上海后,两家人将相聚在一起。正如吴丹所说:“有些善意像种子,当时种下,终会在岁月里发芽成林。”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