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陈佩斯在《戏台》中埋下的两处妙笔,才懂他为何遭排挤

如果说暑期档中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那一定是《长安的荔枝》,可如果要论黑马的话,陈佩斯的《戏台》却是当之无愧的,这两部电影讲述的题材与背景截然不同,但讽刺意味都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戏台》,陈佩斯几乎拼上了自己的身家绝学,将每一个画面都描绘的非常细致,尤其是在影片中埋下的这两处妙笔,才是精髓所在。

一:事有规矩!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必须遵守,所谓到点开锣,好戏上演,讲的便是如此,影片中的陈佩斯,饰演的是一个台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必须要扛起戏班子的重任,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找一个“外卖员”临时客串主角,看似卑微的服从,实则事事都藏着规矩,再软的膝盖,也乱不了那铁定的规矩。

整部影片围绕着“霸王别姬”来叙述主线内容,而霸王最终的结局,免不了一死,奈何军阀不同意,他认定的霸王不能死,以至于台上的戏子,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演,谁敢反抗,那他口袋里的枪可是不认人的!这时候,大家到底是演一个为了活着不要脸面的霸王,还是一个为了脸面自杀的霸王而纠结。但规矩就是规矩,霸王最终的结局,岂会因为一个军阀的枪而改变?

二:文明无价!影片结尾,台长守了多年的戏台子,因为一个炸弹的到来,轰然倒塌,戏班子的人本就是为了舞台而生,这舞台都没了,这出戏还到底要不要演下去?陈佩斯对此的处理很是细腻,舞台虽被炸毁,但只要人还在,再烂的舞台也得将戏演完,因为文明是无价的,不会因为某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丧失!

妙在事有规矩,妙在文明无价!只有读懂了这两处妙笔,才会明白《戏台》为何会遭到排挤!为了能让观众更深刻地去品味这部电影,陈佩斯还特意选择了一个不是特别热门的时间段,可不知为何,等自己电影即将上映的时候,各大热门影片都开始提前上映了,他只能将上映的时间一拖再拖,只为错过高峰期。

由此可见,陈佩斯做电影的初衷,不是为了名和利,更不是为了转圈,他只是想把带着文化底蕴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仅此而已,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触碰了如今电影界的禁忌。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没有流量艺人站台,电影想要出圈真的很难,哪怕陈佩斯是个老艺术家也一样,因为如今的电影界已然成了看脸的时代,谁的热度高,自然就会追捧谁的作品。

敢于讽刺当今社会,真艺术被假艺术打败的样子,简直不要太硬气,但这种硬气往往会遭到排挤,就像那戏中的霸王一般,结局到底是生是死,似乎也在警告观众:人可以不要脸面,虽然会成功,但那还是个人吗?带入电影界,一部电影的好坏,一旦丢了初心,那还会是个好作品吗?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