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友商的衬托,这个赛季大鹏强的可怕。现有电视剧版《长安的荔枝》差评满屏。后有暑期档电影,难寻敌手。
喜剧、现实、偶像、古装……至此,大鹏算是在电影圈站稳脚跟。上一个演而优则导的演员,后来在电影圈站稳脚跟的,还是徐峥。不提陈思诚,是因为他的作品局限性很大。比起这俩位,大鹏当真聪明的多。小福星这里的聪明更多想表达的,是一种低调、谦卑……或许从票房上来看,大鹏还差得远。但倘若大鹏能一直保持这个心态,这个水准,超越徐峥未必不可能。
当电视剧版《长安的荔枝》深陷差评漩涡时。
电影版却在暑期档异军突起,票房稳健、口碑扎实。
这并非大鹏的灵光一现。
回望他的导演之路,《吉祥如意》以独特的伪纪录片形式触碰乡土亲情,冷峻深刻,赢得金马奖认可。
《缝纫机乐队》用摇滚梦点燃小人物热血,评价虽有起伏,那份粗粝的真挚打动人心。
《年会不能停!》精准戳中当代职场痛点,嬉笑怒骂间引发强烈共鸣,成为年度黑马。
与柳岩合作的《受益人》《大赢家》聚焦底层挣扎与现实荒诞。
这些作品类型多元,虽非部部完美,却步步为营,清晰地勾勒出大鹏从网剧创作者到大银幕导演的蜕变轨迹。
03
这份“站稳”,背后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攀爬之路。
起点是网络直播间的小主播,娱乐大众是日常。
抓住《屌丝男士》的机遇一炮而红,却也长久被钉在“网络搞笑”的标签上。
从《煎饼侠》初试啼声备受争议,到《缝纫机乐队》遭遇市场冷遇,质疑声从未断绝。
演而优则导?谈何容易。
他近乎执拗地要打破那层看不见的“次元壁”。
在《演员请就位》里甘当绿叶磨炼演技。
在《第十一回》中演绎卑微懦弱的“胡昆汀”,让人几乎忘了他曾是“大鹏”。
正是这份近乎笨拙的执着,才一点点撬开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每一次转型都是硬着陆,每一次尝试都在奋力打破外界预设的天花板。
04
当然,大鹏并非完人。
早年纠纷事件曾惹非议,电影选材与表达也偶有失衡招致批评。
然而若将这些置于徐峥面前,似乎又显得“轻量级”。
徐峥多年浸润于演艺圈核心,成就斐然,光环之下,某种精英视角的优越感或许悄然滋生。
在尝试触碰外卖员艰辛生活的电影项目中,便成了致命的错位。
观众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悬浮与隔膜,导致项目口碑未映先崩。
反观大鹏,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经历,无形中成为他理解普通人的密钥。
他对电影始终怀有近乎虔诚的敬畏——路演场场不落,认真倾听哪怕最尖锐的观众反馈。
创作选题多源自对周遭的体察,如《吉祥如意》根植家族真实境遇,《年会不能停!》源于对职场生态的长期观察。
他更保持着一种稀缺的谦逊,鲜少以“大师”自居,常将团队功劳挂在嘴边。这份接地气的清醒,在名利场中尤为刺眼。
05
徐峥作为先行者,其开拓贡献与市场成就不容置疑,《我不是药神》等佳作熠熠生辉。
但此刻,在行业的十字路口,大鹏身上这份“聪明”——它叫谦卑,叫敬畏,叫持续的学习力与对普通人的真诚体恤——显得尤为珍贵。
它非关机巧,而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若大鹏能守此心灯不灭,假以时日淬炼,其未来成就的天花板,未必不能触碰甚至超越前人。
当浮华褪尽,长跑者的核心装备,终究是人品与态度这两块沉甸甸的压舱石。
在名利场喧嚣中,谦卑不是示弱,而是清醒。
大鹏那份对电影的敬畏,对普通人的体恤,恰似一种深植土壤的根系。
徐峥的成就如巨木参天,而大鹏的根须正悄然向下蔓延。
这无声的较量里,后者未必不能汲取更深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