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一流制作、二流导演、三流表演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暑期档全盘乱套,内卷在电影行业更加极端。

提档到7月25日上映的《南京照相馆》,从7月19日开始大规模点映,一直点到正式上映。

点映对观众的意义,是多了片方票补。

暑期档竞争激烈,各大片方都在咬牙砸钱,包括《南京照相馆》在内的几部电影,都买到了19.9的低价票,票面价格为35.6元,相当于每张票发行方补贴了15.7元。

感谢资本。

重大历史题材、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影之一,再加上电影本身回顾那段让所有人都无法忘却的伤痛,让人很难不带着情绪去看《南京照相馆》。所以我没有第一时间分享我的观点。

就像我不喜欢《你行!你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影没让音乐回归音乐本身,音乐是无国界的,不应该和其他情绪掺杂在一起。

《南京照相馆》也一样,以下我的阐述无关电影之外的情绪,就是让电影回归电影。只讨论电影本身。

《南京照相馆》有一流制作,如果19.9元,值回票价。

这部电影证明了这类题材在电影院上映的意义,或者说电影院存在的意义。否则要了解那段历史,去博物馆、看纪录片就好了。大银幕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视觉冲击力。

《南京照相馆》匹配了一流的制作和视效,砸了大价钱在制作上,电影很好地还原了当时战争中的南京城的景象,断壁残垣、硝烟弥漫,被战火屠戮后幸存的建筑上烟熏火燎的痕迹都很到位。

同时电影中有难以细数的细节,店铺的招牌、墙上的照片、洗印照片的设备、演员们的妆发和服装、相机和枪械的细节呈现等等。

这些充分彰显了电影的诚意,景大一点小一点、细节给得多一点少一点,都在于片方愿意投多少钱,其实不会影响剧情,但会影响电影观感。

《南京照相馆》由林木操刀美术指导,《八佰》就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两部片在美术、道具和细节上的呈现不相伯仲。不夸张地说,电影第一场戏,就能把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情境里。

这是出品方中影和导演申奥(他也参与了电影出品)的诚意。

电影前半段拍得很好。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从日本军队进城开始,以日本投降收尾。和平年代坐在电影院里,能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压迫感,说明电影是成功的。

日本军队进城,城内的市民们急切的想逃离南京。《南京照相馆》的切入点很好,没有全景展现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而是通过小小的吉祥照相馆,着力展现小人物的命运悲歌。

前半段好在视听语言和段落的表现手法有力量。日本军机低空压过来,投弹、扫射非常有压迫感;

刘昊然饰演的阿昌,为了给街坊找信,没有赶上出城的汽车,但镜头切换汽车被炸,这是残酷战争下的命运无常;

电影塑造角色尽量避免脸谱化,着力呈现角色的矛盾和挣扎,比如日军摄影师,本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出场戏镜头在上胶卷和上子弹间反复切换,用来指代他在拍照和杀人之间纠结;王传君饰演的翻译早就看出阿昌不是照相馆的人,但他没有戳破,外人眼中的“汉奸”,还保留着血性和良知。

申奥的创作方针,所有的角色首先是人,人都会怕死、都会努力求生,在这个基础上,再说别的。这个思路塑造出的角色,都很写实、有人味儿,更容易让人共鸣。

说完优点,下面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南京照相馆》缺点和不足。

资方给了申奥足够的预算、配了最好的团队,让电影有一流的制作,反倒证明申奥是二流导演,他hold不住这么大的题材和阵仗,电影后半段处处感觉到导演的掣肘和力不从心。

拍这部电影固然会限制很多,甚至无异于“命题作文”,但申奥开了个好头,却没能收个好尾。

问题一,剧情起承转合生硬,而且BUG不少,剧本还是欠打磨。

电影开始的紧张和高压氛围没能持续下来,电影到了中段开始泄气,叙事节奏也变得不稳定,我那排里面的几个观众轮番上厕所,电影“尿点”不少。

剧情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不少,比如摄影师生疑后,照相馆地板下不可能藏得住人,既然洗印的是很怕被泄露出去的照片,那就应该把设备搬到日军驻地,或者生疑后就要派兵上上下下彻底检查,且派兵驻守,怎么可能还让人随意进出?

结尾的升华也显得合理性不足。底片被调包怎么可能最后才发现?收回底片的时候都不检查吗?

两个人到底是怎么把婴儿藏在篮子里带出去的?日军怎么可能不认真检查篮子?

警犬为何闻到婴儿的气味就会狂吠?一个人会挡住那么多日军,让高叶饰演的角色安全离开?如果喊话后还不止步,难道不是马上开枪吗?

刚燃起来的情绪,马上就被逻辑问题浇灭。

问题二,缺少人物弧光,人物动机一直含糊不明。

照相馆里的几个人,一边在日军枪口下求生,一边鼓起勇气,想办法将日军真实罪证影像送出去,公开他们的暴行,这是多好的视角啊!

但电影错在没有把动机提前,努力的过程着墨不够,反倒将重心放在了求生上。

电影用了非常多的篇幅,去描绘阿昌怎么想逃出去、怎么和日本摄影师周旋、怎么讨价还价要通行证、怎么拿到吃的给到藏在地下的一家四口吃。

以及高叶这条支线,都可以完全拿掉。如果把更多时间放在角色的觉醒上,他们意识到送出底片的重要性,并持续为之努力,通过这个方向去编排剧情,将会是非常有力量的电影。

可惜电影没这么拍。一个接一个的桥段堆叠在一起,努力的展现日军惨无人道的罪行、反反复复刻画普通人求生的艰难,送出底片这么重要的内容,电影中只用一两句话就交代了。

而且还只是交代了一下,没有给出太多细节和剧情推进。就连刘昊然缝衣服那段,显然是将底片缝在衣服里,但也是很含蓄的表达,没有直接点出来。

直到最后,才交代底片送出去了、引起国际关注了,可是电影也结束了。

这样处理的结果,直接导致每个角色都缺少人物弧光,缺少可歌可泣,导演只是在公式化的完成拍摄任务。所以最后刘昊然说出“我们不是朋友”和“寸土不让”时,情绪并没有顶上去,因为早就泄气了,当观众脱离了电影情绪,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在刻意煽情,一次又一次地煽情。不好意思,《南京照相馆》确实没怎么感动到我。

问题三,表演拉胯,演员们没有沉浸在情境里。

表演是个很奇妙的事情,像《南京照相馆》这样勾勒群像的电影,重要的不是主角或某位演员表现突出,而是大家都能在同一情境里,有对等的表演,才会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整体看上去真实可信。

王传君的表演是好的,他完全理解了人物,以求生为前提,后面所有的委曲求全、曲意逢迎,都像是自然流露,在电影里他把自己变成了角色。

照相馆这一边,所有人都没有很投入。能感觉到高叶是在努力往好了演,可是她实在是给不出角色该有的样子。战争下被欺辱、被蹂躏的女性,怀揣明星梦且还有女性的包容和温度,高叶没有演出角色该有的痛,也没让我觉得痛。

至于刘昊然,他在哪个电影里都是刘昊然,和其他电影毫无二致的表演、一模一样说台词的方式和语气,再好的特效妆也盖不住他脸上的不成熟和稚嫩,以至于最后的高潮段落完全泄气了。

让我失望的还有王骁,基本全程就是平静的背台词,看不到表演章法,也没有角色设计,他还不如那个饰演摄影师的日本演员。我不知道是导演出了问题,还是片场出了什么问题,理论上说申奥不应该是这样的水平,毕竟《受益人》《孤注一掷》都有让人惊艳的表演啊!

一流制作,二流导演,三流表演,综合来说,我给《南京照相馆》打6.5分吧,比《你行!你上!》略好,但要论完成度和导演对电影的掌控力,远不如同档期大鹏的《长安的荔枝》和陈佩斯的《戏台》。

来源:影视壹号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