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最贵华人!薪酬2亿美元直追C罗!扎克伯格挖走AI大牛庞若鸣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2025年7月,硅谷科技圈被一则重磅消息点燃:Meta以总薪酬超2亿美元的天价,将苹果AI/ML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收入麾下。这一数字不仅远超苹果CEO库克2024年7460万美元的现金薪酬,更直逼足坛巨星C罗当年2.85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AI领域首个比肩全球顶级体育明星的高薪案例。

当技术人才的价值以这样的方式被重新定义,一场关于AI时代人才争夺战的全新叙事,正在硅谷上演。

谁是庞若鸣?

庞若鸣是谁?这个名字在公众视野中或许陌生,但在AI领域却掷地有声。这位出生于上海的科学家,从向明中学到上海交大,再到南加大、普林斯顿,每一步都为后来的技术突破埋下伏笔。

谷歌15年:从工程师到技术领袖的蜕变

2006年加入谷歌后,庞若鸣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普通工程师到技术领袖的跃迁。他参与的Bigtable和ZipIt项目,成为谷歌内部1000多个项目的基石;2012年主导开发的Zanzibar系统,将全球权限管理的可靠性提升至99.999%,这个互联网基础设施级项目至今仍在支撑谷歌的核心服务。但真正让他跻身顶尖行列的,是2017年转战Google Brain后的突破:他与团队开发的Babelfish/Lingvo框架,成为谷歌TPU使用量最高的深度学习平台,使用率远超AdBrain和DeepMind;而Tacotron 2语音合成模型,更以端到端神经网络直接生成类人语音,奠定了现代TTS技术的基石。

苹果四年:从基础模型到多模态的突破

2021年空降苹果担任杰出工程师后,庞若鸣迅速成为AI战略的核心。他领导的AFM团队,负责从预训练架构设计到多模态能力构建的全流程开发,直接支撑Siri、搜索、照片等关键服务。在苹果期间,他主导研发的AXLearn训练框架,通过高效优化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成为苹果AI能力的"发动机"。尽管苹果因内部调整和外部竞争压力陷入困境,但庞若鸣团队开发的多模态大模型MM1、苹果AI基础模型等成果,仍被视为苹果AI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学术影响力:被引4.6万次的顶级研究者

翻开庞若鸣的学术履历,更可见其行业地位。他在Google Scholar发表的100余篇论文总引用量超4.6万次,H-index达55,这一数据远超多数顶尖学者。更难得的是,他的研究始终紧贴产业需求:从基础设施级的Zanzibar到改变语音交互的Tacotron 2,再到优化大模型训练的AXLearn,每一项成果都深刻影响着行业技术路线。正如谷歌Gemini主管Liangliang Cao的评价:"若鸣是那种难得一见的工程师——既懂算法'炼丹',又精通基础设施'建炉',他的代码总让人惊叹。"

天价薪酬背后的精密设计

据知情人士透露,庞若鸣的薪酬包主要由基础工资、签约奖金和绩效股票构成,其中股票占比超过70%。

股票需跨越四年以上归属期,并绑定双重枷锁——他必须持续效力多年,同时推动Meta股价达成预设涨幅目标。若未达绩效或提前离开,总收益可能缩水40%以上。而对那些需放弃初创公司股权的顶尖人才,Meta甚至准备了最高30%的额外现金补偿,确保他们毫无后顾之忧。这种“高承诺、高绑定”的方案,折射出Meta对顶级AI大脑志在必得的野心。

这种设计折射出AI人才争夺的深层逻辑:当技术突破需要长期投入,当模型训练动辄消耗数亿美元算力,企业更愿意为"确定性"支付溢价。庞若鸣在数据优化、模型训练上的经验,正是Meta急需的"确定性"。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的野心

扎克伯格的"超级智能"愿景,正通过一场全球人才争夺战变为现实。该团队目标直指超越人类智能的AI系统(Superintelligence),成员名单堪称硅谷全明星: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AI创业者Daniel Gross、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为招揽后者,Meta不惜斥资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权。

更引人注目的是团队中的华人力量:庞若鸣是团队第9位华人成员,另外8人本科来自清华、北大、上交、中科大等顶尖高校。如主导GPT-4.1研发的余家辉(清华本科、UIUC博士),参与构建o3/o4-mini的赵晟佳(清华本科、斯坦福博士),以及GPT-4o图像生成的共同创建者Huiwen Chang(清华本科、普林斯顿博士)。这些科学家不仅在算法研究上造诣深厚,更具备将技术落地的工程化能力——这正是Meta从"理论领先"转向"产品领先"的关键。

收购Scale AI后,Meta形成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硬件优化"的完整闭环。Scale AI手握全球35%的AI训练数据流量,服务从五角大楼到OpenAI的顶级客户,其99.7%的标注精度可将Meta的模型训练周期缩短40%。配合庞若鸣在AXLearn框架上的经验,Meta有望将下一代Llama 5模型的推理成本降至GPT-4o的1/3。这种技术优势,正是扎克伯格喊出"人人享有个人AI超级智能"的底气所在。

庞若鸣事件,是AI人才争夺战的一个缩影。当Meta、微软、谷歌等巨头为顶尖人才开出天价薪酬,当清华大学等高校毕业生成为硅谷竞相争夺的对象,一个趋势已不可逆转:在AI驱动的未来,人才将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作者|本文转载自@科技消费那些事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