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热搜上曝光了这样一件事,看得人细思恐极。
杭州一位王女士带着自己6岁的女儿去西贝餐厅吃饭,竟遇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事。
一名男服务员不知道什么时候偷拍了那位6岁女童的照片,并通过会员系统查到了王女士的手机号。
之后给王女士发去短信,问她女儿开学了有没有好好读书。
后来还附上了偷拍孩子的照片,一系列举动让王女士觉得特别莫名其妙,但当时并没有太过在意。
直到更离谱的后续出现:就在上个月,王女士的闺蜜刷短视频时,竟刷到了那位男服务员。
他的主页背景图上,赫然挂着着之前偷拍王女士女儿的照片,个性签名里还写着:
“只要我们相见,一定能认出彼此。”
王女士马上发私信质问那位男服务员,为什么要做出如此恐怖的行径。
男服务员解释称,自己是因为第一次当暑假工又苦又累,就只有她女儿跟他说过话聊过天。
当时快要离开西贝了,于是他就拍了一张照片,觉得很有纪念意义。
并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变态,是个正经大学生,还对王女士说:“你这辈子都见不到我这种下等人了。”
他的说辞是否真实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未经顾客允许私自偷拍,还从公司后台系统弄到了人家妈妈的号码,询问孩子的近况。
甚至将一个陌生女童的照片挂在自己的主页长达一年,这一系列操作,哪个妈妈遇上了不会觉得膈应?
事情发生后,王女士将情况反映给了西贝,让对方就招聘员工和泄露隐私方面的纰漏对她进行道歉。
但对方负责人的冷漠态度却令人生气,称整件事都是暑假工个人行为,跟他们西贝没有关系。
直到王女士求助《1818黄金眼》,上了电视之后,西贝官方才发布了一份致歉声明。
02
几乎与此同时,还有这样一件魔幻的事引发了众怒。
一款名为《我和未来有个约定》的真人互动游戏在社交平台上火了,简直就是催生恋童癖的温床。
游戏里,玩家扮演哥哥,负责抚养真人出镜的10岁女童妹妹“未来”长大。
除了能够安排妹妹的日常学习,还可以给妹妹换装,让妹妹的穿着发型更符合自己喜好。
哥哥要通过一系列操纵赢得妹妹的好感度,才能解锁所谓的“完美情感结局”。
这不就是在明晃晃地暗示挑战伦理的“骨科”吗?
游戏里充斥着各种奇怪的视角和擦边对话,小女孩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更不知道屏幕后有多少双恶心的眼睛在意淫。
游戏简介文案里更是有这样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10岁开始养成的妹妹,是会慢慢长的哦。”
更离谱的是,玩家还可以出钱购买小女孩的真人周边,这不就是给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搭建罪恶幻想舞台吗?
当整个游戏的卖点就在于,如何操控一个女童、展示一个女童的时候,角色显然不存在主体性,而是为了满足某些群体邪恶的欲望。
儿童不应该是被性化的对象,也不应该是被操纵的“预备爱人”。
这些游戏制作者将暗戳戳的心思,精心包装进虚拟世界。
游戏里是“哥哥”,但屏幕后的玩家呢?
是否在尝到了“女童养成”的快乐之后,会不满于虚拟,而渐渐地将罪恶之手伸向现实?
03
你会发现,现在社会有这样一种病态现象:
一些个人、团体或组织,正在默默地推波助澜着儿童擦边和软色情链条。
比如有些童装卖家,会让女童穿着无比成人化的衣服,对着镜头跳着性感风格的舞蹈;
让她们展示着身材曲线,摆出一些“纯欲风”的表情和姿势。
还有一些儿童内衣广告中,商家甚至会用女童跪撩上衣、日式蜜桃臀坐姿等姿势来展示;
这种广告的受众到底是谁?
比如有些毒绘本的作者和出版方,让原本应起教育作用的儿童绘本沦为了“毒物”。
就像《流汗啦》,两个老头,抱着小女孩的手臂,边夸她漂亮边舔她的汗水。
再比如有些愚昧却不自知的家长,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晒出给自家孩子穿高跟鞋的视频。
甚至不打码就把孩子洗澡、换衣服的过程拍下来上传,真不知道是心大还是无知,亦或是博流量。
未成年人的世界,就这样渐渐被潜滋暗长、游离于法律边缘的软色情天罗地网地包围。
长久以往,后果实在令人不堪设想。
04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道德推脱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普通人,会默默助长这种祸害女童的现象却毫无罪恶感。
①责任转移:西贝餐厅负责人在面对投诉时,将服务员的行为定义为“个人问题”,完美推卸了企业的监管责任;
②后果扭曲:游戏制作人称“兄妹情很纯洁”,可以忽略玩家操控女童换装、情感培养的核心设计,用语言美化消解罪恶;
③非人化对待:童装卖家将女童的身体当作吸引流量的秘密武器,却丝毫不考虑女童会因此遭受到的恶意凝视,将活生生的孩子降格为赚钱工具。
当这种“道德推脱”成为常态,整个社会将进入一种无休止的道德休眠。
公众的敏感度会不断被钝化,对儿童侵害行为的每一次沉默,都是在为下一个受害者铺路。
也许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学会:
拒绝转发那条“女童跳成人化性感舞蹈”的视频;
拒绝用被P上性暗示文字的儿童表情包;
举报直播间里、互动游戏里、影视作品里、书籍绘本里无处不在的儿童软色情......
让我们敏锐一点,再敏锐一点,用默默守护,为孩子们的头顶,撑起一整片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