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依纯退赛,做不来所有人的天后

歌手2025第七期直播互动环节中,单依纯以调侃语气回应:“GAI哥真的很爱你们节目,下一季我可不来了”。

 

不少网友解读为退赛宣言。

 

这个从《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00后冠军,曾被视作华语乐坛的“天降紫微星”。

 

但是上了《歌手》后,她的日子反而没那么好过了。

 

01

唱出争议,路人缘越来越差

 

2020年夏天,18岁的单依纯抱着帮家里缓解压力的心思站上《好声音》舞台,一首《永不失联的爱》唱得人心里发颤。

 

拿下总冠军后,她回学校当大学生,课余时间唱影视OST,上春晚,开演唱会,每一步都走得顺理成章。

 

大家提起她,总说“是个会唱歌的天才少女”。

 

连乐评人都夸她“能让注重技术的和注重审美的都服气”。

 

直到《歌手》开播,一切开始变得复杂。

 

第一期唱《珠玉》,她的声音透着股干净的空灵感,没太多花哨技巧,却让人听得安安稳稳,那场之后她拿了周冠军。

 

第二期翻唱王菲的《天空》,有人觉得她的唱法里有王菲的影子,说“有点模仿的意思”,但更多人被她的声音打动 。

 

再拿第一时,不少人觉得她说不定能像当年邓紫棋那样,借着节目火出圈。

 

第三期的《爱情 Shalala》,她把莫文蔚《爱情》的柔媚和卡朋特《Yesterday Once More》的温吞揉在了一起。

 

那会儿谁都得承认,这嗓子是真有天赋,怎么唱都好听。

 

可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

 

第四期唱《王者荣耀》里的《李白》,一句“如何呢,又怎能?”

 

被她唱得带着点轻佻,舞台上的嘶吼和古怪的情绪,让听众瞬间炸开了锅。

 

“这哪是单依纯,是我不认识的陌生人”,“还是好声音时期那个安安静静唱歌的她好”,差评开始像潮水一样涌来。

 

之后的《思念是一种病》《梦一场》,争议没停过。

 

喜欢的人说她“敢突破,抒情歌能唱到心里,快歌也能玩出花”,不喜欢的人骂她“油腻”、“黏糊糊”、“贪多嚼不烂”。

 

连她自己都受了影响,前几期总在节目里耍宝当“喜剧人”,看格格VCR时却突然红了眼。

 

那个出道后总被说“鬼马天才”的姑娘,第一次在镜头前露了软肋。

  

02

偏要折腾,偏往争议闯

 

其实单依纯的争议,早藏在她的选择里。

 

从《好声音》出道起,她就没打算只守着“抒情歌”的标签。

 

她在采访里说过,“想让大家听到我更多没听过的风格”,这话不是空话。

 

《歌手》舞台上,她从空灵唱到摇滚,从经典翻到游戏主题曲。

 

可观众的耐心,似乎没那么多。

 

华语乐坛早就不是一张专辑能让人反复听半年的年代了。

 

音综舞台上的3分钟表演,成了评判歌手的“速效试纸”。

 

大家习惯了周深那样“稳”的歌手,每首歌都在舒适区里做到极致,可单依纯偏要往外闯。

 

她唱《李白》时的“轻佻”,在一部分人眼里是“离经叛道”,却忘了当年王菲唱《浮躁》时,也被说过“不知所云”。

 

有人说她“还没到天后级别就想飞”,这话没说错,却也没说透。

 

现在的华语乐坛,哪还有“天后”生长的土壤?

 

实体唱片的黄金时代过去后,歌手想被记住,要么靠影视剧OST反复洗脑,要么靠音综舞台的“名场面”出圈。

 

单依纯赶上的,正是这样一个“短平快”的时代。

 

观众用手机刷着她的舞台,30秒没get到点就划走。

 

喜欢的人截片段夸“神级现场”,不喜欢的人截表情包骂“翻车”。

 

她身上那股00后的“活人感”,也正好成了争议。

 

别的艺人小心翼翼维持人设,她会在颁奖礼上闹笑话,会在直播里啃蛋糕说“减肥明天再说”;

 

连在《歌手》后台跟陈楚生、GAI聊天,都敢直愣愣说“下一季不来了”。

 

这种真实,好的时候被夸“整顿内娱”,坏的时候就被骂“没情商”。

 

就像她唱《李白》时的嘶吼,有人听出“他人笑我太疯癫”,有人只觉得“吵”。

 

本质上,是不同的人,在她身上找不同的影子。

 

03

做自己的艺术,做自己的天后

 

大家给单依纯贴的那些标签,说到底更像观众按自己的期待画的框。

 

说她是 “下一个邓紫棋”,是希望她能借着《歌手》的舞台一路爆火,像当年邓紫棋那样用几首歌炸穿圈层;

 

说她 “王菲接班人”,是觉得她的声线里有那种不落地的灵气,盼着她能唱出点独一份的味道;

 

后来又说她 “走汪苏泷的路”,不过是因为她没按预想的“稳赢剧本” 走,名次起起伏伏时,大家就习惯性往熟悉的轨迹上套。

 

她往前一步是“急功近利”,往后一步是“没突破”。

 

可单依纯才23岁,邓紫棋23岁时刚唱完《泡沫》,王菲23岁时还在唱《容易受伤的女人》,她们都还在试错。

 

昨天看到一个单依纯自己的vlog,她说歌手前两期她一定要全力显现,让大家看到她的厉害,后面她就开始玩分支,事实还真的就是这样。

 

华语乐坛喊了这么多年“断层”,真当有个年轻人敢拿着麦克风试不同的调子时,我们又怕了。

 

怕她毁掉“天才少女”的滤镜,怕她的尝试砸了“实力派”的招牌,更怕她证明:

 

原来现在的听众,早就没耐心等一个歌手慢慢成长了。

 

偏偏就是这样一位毋庸置疑的实力派,她身上那种未被商业体系包装得滴水不漏的“活人感”,成为大众触及她的另一面。

 

“00后女大学生整顿娱乐圈”并非刻意为之的人设,资本做局的速度甚至赶不上她更新“小品素材”的频率。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踏实唱歌的歌手,而非那些走流量路线的所谓的“歌手”。

 

唱想唱的歌,说想说的话,哪怕被骂“贪多嚼不烂”,也没退回那个只唱抒情歌的安全区。

 

00后身上那股“不装”的劲儿,在她身上挺明显的。

 

毕竟决定单依纯是不是天后的也并不是网友,而是单依纯自己。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