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济公”病危挺过来,女儿含泪签字,抢救要看价值?

91岁的“济公”游本昌年初差点走了,却笑着说:“我又活过来了!”这位家喻户晓的老演员,带着他的破帽破鞋形象,至今还活在无数人心里。他对生死看得很开,甚至提前和女儿约定:不要无效抢救,要走得体面。这份豁达让人动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游本昌和他的“济公”故事。

年初,游本昌突然病了。医生诊断是慢阻肺,血氧含量低到80多,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他女儿游思涵回忆,当时一家人都很平静。因为早些年,他们就常聊生死的事。游本昌态度明确:不希望靠机器或别人的照顾苟延残喘。他想要有尊严地离开,所以跟女儿说好,必要时就放弃抢救。女儿尊重他的选择,在医院签字时毫不犹豫。没想到,靠着顽强的生命力,游本昌硬是挺了过来。

五月,身体刚恢复的游本昌就迫不及待参加《济公》播出40周年见面会。他笑着对大家说,病了一场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和老朋友们聚聚,特别开心。91岁的老爷子,经历了生死关,依然精神抖擞,笑容满面。他的乐观感染了现场每个人,也让无数观众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济公”风范!

说起游本昌,很多人脑海里立马浮现那个“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形象。1985年,电视剧《济公》播出,一首主题曲唱遍大江南北。游本昌演的济公,疯疯癫癫却满心正义,专门管人间不平事。那顶破帽子、那把破蒲扇,还有他眯着眼睛坏笑的样子,成了几代人的经典记忆。当年,孩子们看完剧,拿着家里的蒲扇学济公耍宝,有的还搓泥球当“药丸”给小伙伴“治病”,那场面别提多热闹。

游本昌能把济公演得这么活,靠的可不只是天赋。他1933年出生在江苏泰州,小时候在南京读书,从小学就爱表演。四年级时,他在昆山演讲比赛拿了全县第一,老师常让他领着全班朗读课文。到了高二,他已经胆子大到敢改编名家的话剧《升官图》,还带着学校剧团演出,拿下南京市学生戏剧比赛一等奖。那时候,他才16岁,艺术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扎了根。

1951年,游本昌从南京的钟英中学毕业,加入南京文工团,后来考进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演了无数角色。从《一仆二主》到《桃花扇》,他演过仆人、演过英雄,演过各种小人物。整整79个配角,磨了20多年,他才等到《济公》这个主角机会。机会来之不易,他格外珍惜,决心把这个角色演到最好。

为了演好济公,游本昌下了大功夫。他读遍了关于济公的书,知道这个人物外表邋遢、内心善良,喜欢打抱不平。剧组给他准备了新僧袍,他不满意,亲手把衣服剪破、磨旧,硬是弄得像从垃圾堆捡来的一样。他还用眉笔把牙齿涂黑,让济公的形象更接地气。拍摄时,他发现剧本里有些地方不符合济公的性格,比如让济公和坏官称兄道弟。他大胆改剧本,加入了大闹宰相府、救百姓的戏份。结果,观众看到的济公,疯癫又可爱,坏笑里藏着大智慧。

《济公》播出后,火得不得了。1985年,电视机还不普及,街坊邻居挤在一起看剧,济公的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有些寺庙的济公塑像,都照着游本昌的样子来雕刻。他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爱上了济公,也让这个角色成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很多人说,游本昌就是济公,济公就是游本昌。

除了《济公》,游本昌还有很多让人敬佩的地方。他不只是一位演员,还是一位有想法的艺术家。1984年,他登上央视春晚,用哑剧表演了一个中国版的“卓别林”,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后来,他还演了《繁花》里的“爷叔”,把一个老谋深算又温暖的长辈演得入木三分。他的表演总能让人记住,因为他演戏是用心,不是用套路。

说到生死,游本昌的豁达让人佩服。他和女儿聊过很多次,人生就一次,生死很正常。他不想为了多活几天,失去尊严,靠别人伺候着过日子。所以,他早早定下规矩:不做没意义的抢救。女儿游思涵说,父亲这辈子活得坦荡,面对生死也从不畏惧。这份淡然,像是济公的洒脱,也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人这一辈子,到底该怎么活?

游本昌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经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童年在南京度过,那时候国家正经历战乱和变革。他组织学生剧团,参加义演,为抗洪救灾出力。年轻时,他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从小角色一步步走到主角。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坚定。到了晚年,他依然保持乐观,笑着面对生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