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豆
编辑|黄毅来了
《庆余年2》三年两提白玉兰大门,居然又是颗粒无收!
不仅最佳剧集提名“空手而归”,还让张若昀重演“陪跑魔咒”,他二度冲帝失败。
现象级神作沦为背景板,古装顶流与正剧奖项的断层,将张若昀的尴尬体现得淋漓尽致!
白玉兰奖作为中国电视剧领域“三大奖”之一,素有“电视界奥斯卡”之称;
其评委团由业内资深导演、编剧、演员组成,评选标准向来以专业严苛著称。
该奖项不仅看重剧集的市场热度,更聚焦艺术深度与社会价值,能在此摘得荣誉,基本等同于获得行业最高认可。
然而在这样高含金量的评选中,《庆余年 2》却遭遇“滑铁卢”;
最佳中国电视剧奖最终花落《我的阿勒泰》,而《庆余年 2》尽管再次入围却未获任何奖项。
谁能想到,一部观众追得日夜颠倒的年度王炸剧,到了白玉兰奖却连个奖杯边都没摸着?
《庆余年2》自开播便火力全开,热度一路“狂飙”,开播仅57分钟,热度值就冲破30000;
拿此前同样火爆的《梦华录》来说,剧集全部播完才达到33520,而《庆余年2》在极短时间内就触及这一热度区间,潜力惊人。
25小时后,《庆余年2》热度值飙升至33000,势头越发迅猛。
后续数十天热度值都稳超33000,连续10天互动量突破800万,总互动量更是高达1.28亿 。
就像家喻户晓的《甄嬛传》,即使热度、数据以及播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但也难与《庆余年2》这一阶段的表现相媲美。
如此亮眼的数据,足见《庆余年2》在播出时受观众追捧的程度。
总是“爆剧不抱奖”,热度与奖项的强烈反差,直接将主演张若昀推向“尴尬的”舆论焦点。
张若昀有多拼?为演活范闲,他直接把自己“泡”进角色里。
从剧本筹划期间,就是根据他适当修改的剧本,希望和压力全在他身上;
所以还没开机他就狂啃剧本,在其他片场也在琢磨如何摸透“小范大人”的每个小心思。
就拿第一部范闲醉酒吟诗那场戏来说,张若昀反复琢磨李白的诗境,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展现出潇洒又带着几分狂气的正是“李白本白”,更将范闲骨子里的才情与不羁诠释的淋漓尽致。
第一季播出后,配节范闲一角,大家都觉得张若昀定能斩获视帝,可最终他遗憾陪跑;
好事多磨,五年后《庆余年2》强势回归,张若昀凭范闲再战白玉兰。
这一次,他对范闲的诠释更上一层楼。
就拿第二部,他和杨万里探讨科举制度的出圈场面而言;
面对杨万里出色的质问与阐述“我要是金榜题名,这血是不是溅的高些”
张若昀为何没有一句台词却拍了十多遍?
正是因为他的认真,疫苗的眼神不对,或者眼中没有热泪便要推翻重来。
范闲从初入朝堂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深谙权谋的谋士,张若昀通过微表情与台词功底,细腻呈现这一转变,本以为这次能圆梦,结果却再次落空。
《庆余年2》本就是“大男主剧”,此次全部剧组在白玉兰奖上全面失利,剧集失利舆论压力全部直指他,张若昀独自站在提名席,孤立无援场面极其尴尬。
张若昀和《庆余年》的故事,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
虽说白玉兰尘埃落定,但对于提名最佳男主角张若昀而言,反而是“最好的一课”。
《庆余年》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部现代思想和封建思想碰撞出来的带有讽刺意义和理想意义的优秀剧集,反而“爽剧”,是对于庆余年整个剧集最肤浅的定义。
回想庆余年无数名场面,宫廷夜宴上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是从他个人的“被做局”与个人的“孤独”映射出来的我们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底气与自豪。
再到"死的只不过是个护卫,天理何存!″他是在质问朝堂吗?这是在叩问“世界的不公!”
范闲这个人物妙就妙在,他有挣扎,有想过随波逐流,正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与“小人物的”缩影。
到了庆余年第二季,从朝堂到官场,从民间到春闱,从庆国到江南;
范闲一路对抗,从春闱"我想这世间不公我也能忍,那圣贤书不是成了废纸一堆。"
再到以民为天"没有这众生,就没有庆国"。
你说他是爽剧,那他确实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者的"爽剧",因为在走完这条艰难的道路后,范闲还是成功了的,可在白玉兰奖的舞台上,却败给了“现实”。
这场与奖项的失之交臂,折射出的是市场与评审视角的天然鸿沟。
《庆余年2》以古装权谋为外衣,包裹“以古代折射现实”的内核,这种新颖且超前的叙事,虽在市场掀起巨浪,却难契合白玉兰奖“重现实、重纪实”的评审逻辑。
对比斩获大奖的《我的阿勒泰》,以新疆生活为蓝本,用质朴笔触书写人间烟火,这种扎根现实的题材,更易引发评委对艺术深度与社会价值的共鸣。
在表演评判维度,正剧演员的表演风格多追求“润物细无声”,注重通过生活化的细节刻画角色;
而张若昀在《庆余年2》中,为契合古装剧的戏剧张力,采用了更具爆发力的演绎方式。
当他在春闱前疾呼“我只想要个公平”时,这种外放的情感宣泄,在强调克制与留白的评审标准下,反而是“用力过猛”。
这场遗憾并非终点,反而为影视行业敲响警钟:商业爆款与艺术奖项的平衡仍需探索。
或许张若昀正如前期的“小范大人”,正在挫折中沉淀,未来即将迎来更耀眼的绽放。
资料参考:
新浪微博|上海电视节
央视新闻|白玉兰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