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再度荣膺华表奖影帝,这已是他第二次在该奖项折桂,成为华表奖历史上首位“二封”影帝。
此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并未感到意外,毕竟演技与实力早已成为他的鲜明标签。
然而,在记者采访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暂时告别演艺圈。
他表示,前几年作品集中上映,让他有些迷失,所以打算停下来,直到自己达到满意的状态。
这一决定在全网引起了轩然大波。
张译是娱乐圈中难得的实力派演员。
从《士兵突击》里温暖有担当的史今班长,到《鸡毛飞上天》中极具商业头脑的陈江河,再到《三大队》里执着追凶的程兵,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从网友的反馈来看,他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有网友指出,只要张译出场,全剧最忍辱负重的角色必定是他,甚至直言他演什么都像是一个模板。
回顾张译这些年饰演的角色,尽管身处不同的故事背景,但他们有着诸多相似的特质。
坚毅的眼神、紧绷的嘴角、挺直的脊梁,以及那份近乎执拗的正义感,是这些角色的共同特征。
他们大多是忍辱负重、热血难凉的小人物,有着“苦”与“轴”的鲜明特点。
在《狂飙》中,安欣遭受边缘化与打压,一夜白头,却依然选择蛰伏,等待时机;
《三大队》里的程兵,因审讯事故沦为阶下囚,却独自追凶12年,只为讨回公道;
《他是谁》中的卫国平,神经质且偏执,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成长。
这些角色都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怀揣着侦破案件的孤勇,以近乎悲壮的姿态坚持着,一个个都熬白了头发。
这样的角色塑造固然动人,但当相似的形象反复出现在观众眼前时,即便张译演技精湛,也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就连他的十年老粉都感慨,他演技虽好,但角色却越来越重复。
从曾经的“无冕之王”,到成为影视圈最年轻的“大满贯”影帝,再到如今被网友评价“演啥都一个样”,张译真的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吗?或许我们能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找到答案。
张译并非表演专业出身,且直到28岁才正式出道。
在某个颁奖典礼的感言中,他平静地回忆起那段蛰伏的岁月。
他曾有长达五年的时间奔走于各个剧组,递出的照片数以千计。
最艰难的时候,维系他演员身份的唯一标志,竟是跑剧组这件事。
他从小就怀揣着演戏的梦想,然而命运却一次次与他开玩笑。
他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两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他自费进入战友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即便他无比努力,却因长相不佳,被评价“吃不上这碗饭”,甚至恩师在退伍时还语重心长地劝他,演戏这条路走不通。
换做一般人,或许早就放弃,另寻他路。
但张译凭借着一股“轴”劲,硬是在演员这条道路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2005年,《士兵突击》电视剧开拍,这成为了他演艺生涯的转折点。
张译曾在话剧版《士兵突击》中担任了几年场记,对这部作品早已研究透彻。
他连夜给导演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自荐信,详细列举了自己适合饰演许三多的16点理由。
虽然最终没能演成许三多,但导演给了他史今这个角色。
这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也是他最打动人心的角色之一。
拍摄史今退伍那场戏时,张译在现实中也接到了部队的转业通知,镜头内外的离别在此刻重叠。
他用颤抖的嘴角、泛红的眼眶和那滴滑落的泪水,完美诠释了“有泪不轻弹”的隐忍与深情。
其实,用“痴”来形容张译或许更为贴切。
这种“痴”并非固执,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
他的“轴”是骨子里自带的,在成为演员的道路上,他不断被否定,但周围的否定声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更加坚定地想要证明自己。
他凭借着一腔热血,从当年被断言“不是演戏的料”,到如今成为公认的演技派,用二十年的时间诠释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真谛。
回到最初的问题,张译现在真的被困在角色里,急需转型吗?
答案是既“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在他熟悉的领域里,他几乎成为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
当制作方需要一个能够完美驾驭正直角色,且表演不落俗套的演员时,张译就成了首选。
他的国民度、演技口碑和正面形象,让投资方对他十分放心。
这并非张译个人的困境,而是优质演员稀缺所导致的现象。
说“不是”,是因为张译的戏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
除了那些带有正派标签的形象,他还塑造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
在《北京爱情故事》中,他饰演的石小猛是一个北漂青年,在天台嘶吼“我只能活下去,死也要死在这”,将小人物的挣扎与扭曲演绎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为之动容。
《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那个抱着麻袋、咧嘴憨笑的经典画面,成为了观众喜爱的表情包,展现出了角色的质朴与乐观。
而在《追凶者也》中,他饰演的杀手董小凤,神经质、偏执又带有黑色幽默,与他一贯的正面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其中吃面的那场戏,更是被录入北电教材,成为了教科书式的表演。
这些截然不同的角色表明,张译并非是被角色定义的演员,而是能够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灵魂的表演者。
尽管近年来他已经声名远扬,但他始终保持着低调。
他为自己设定了两条底线,一是不参加综艺,二是不为片酬拍摄烂片。
他曾表示,如果与角色难以契合,即便给再多的钱也不会出演。
正如陈凯歌所说:“张译是一个戏比天大的演员。”
他需要的或许不是转型,而是更多突破自我的机会。
所以,他选择暂时离开演艺圈。
他说:“演员不能离开土壤,不能离开生活。”在谈到接下来的生活时,他表示要多陪陪自己的猫,多去大街上走走。
当多数演员忙着维持曝光度时,张译却选择沉入生活的深海。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正是他“戏比天大”执着精神的体现。
他的这一选择,让“影帝”这个头衔有了更厚重的分量,它不再仅仅是演技的证明,更是艺术操守的勋章。
张译的演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轴”与“痴”书写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未来,无论他是否会有新的突破,相信他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继续在演艺界留下深刻的印记。
他暂时的离开,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带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表演的全新理解,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他再次出现在荧幕上时,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